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2016浦北高考 2010浦北中学高考录取
2016浦北高考 2010浦北中学高考录取
——一个状元的高考内心独白
2007年,开启了复读之旅,并于当年考上了师范大学。接下来几年,他考取了一些名校,但都不是他理想的清华。【作者】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完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了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们抱着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着做一个称职得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甚或了无生趣。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还忙;放学后在场上慢跑,我还是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们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3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所有包括我在内的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我一稍微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我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的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的每天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考完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用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缝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着。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我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拨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灵,是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001年,在复读一年后,考上了交通大学(下称“北”)。清华大学距离北不
过去多年,吴善柳曾10次考上大学[3] ,甚至被大学录取,却依然选择复读,被称为现代版“范进”[4] 、“考霸”、“高考专业户”。吴善柳
远,开学报到的第二天,他便参观了清华大学。
2011年,吴善柳到浦北中学复读,并考上了大学。在所有人都觉得他已经圆梦,并会去读北大的时候,吴善柳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越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否则,将难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做了一个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北大,继续复读。
2014年吴善柳参加高考,夺取了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吴善柳表示8月底,他将去清华大学报到,除了录取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外,他还想选修经济学专业,因为他对数字很敏感。
32岁的广西“考霸”吴善柳,26日带着简单的行囊,登上10时35分由南宁开往的列车,向清华大学出发。
8月上旬,此前因阑尾炎住院的吴善柳刚出院,就到其复读的母校钦州二中领取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拿到通知书,吴善柳就赶紧购买火车票。
尽管提前买票,但吴善柳还是未能如愿买到卧铺票。此次,他将乘坐近26个小时的硬座列车赶到清华大学报到[5] 。
参加完新生入学典礼后,吴善柳将和众多“90后”新生们一起参加为期20多天的军训
这个人就是吴善柳,他是浦北县北通镇大书房村人,复读了8年只为了考上清华。
做个会思考的书【劲锐标记】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着“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得做了300套试卷,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到彼的关系。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无趣的辉煌”,她笑靥如花——为了梦想,无趣点也蛮值得的!呆子又何妨呢?吴善柳。他非常的执着,一心想要考取清华,考取了8年,终于成功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