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兵在水下生活解决吃饭问题是关键,大约两平方米的区域,负责群艇官兵的一日三餐加夜餐,而且在水下生活,潜艇中不能用明火,只能吃水煮菜。潜艇兵在睡觉方面也会遇到问题,床铺24小时都有温度,不到一米宽的床铺需要三个人睡两个铺。
首艘装备锂电潜艇 首艘装备锂电潜艇是什么
首艘装备锂电潜艇 首艘装备锂电潜艇是什么
作为水下战斗潜艇的代表,是各国的重要力量。在潜艇兵的日常生活中,潜艇兵要进行各种训练,还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潜艇中生活,吃饭和睡觉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潜艇兵不仅要克服吃饭睡觉的问题,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要确保不能失误,具有较高的技能和作水准,训练十分苛刻。
潜艇兵的水下生活如何?
潜艇的房间非常狭窄,一般只有两张床,甚至只有一张床。如果上厕所或者是吃饭时间睡懒觉的话,只能用床板上搭一个棚子或者是把一张床垫搭在上面一起睡觉。有些士兵常年睡在水下的潜艇上也是常有的事。潜艇兵在服役期间,除了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水下航行状态。为了保证水下工作生活正常,生活用品都是“自带干粮”。潜艇部队会提供三餐给所有官兵定量饮食,包括干饭、干菜、热汤等,尽量满足战士们的口味和营养需要。
在水下工作,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艇员。虽然潜艇是无人驾驶的,但是,艇员还是要在水下工作的,很难保证不会被潜艇击沉。在海上航行时艇员的精神高度紧张、精神高度集中、神经高度紧张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的产生。潜艇兵长期处于潜艇之中,所受到的压强以及环境影响,远比其他兵种要更大一些,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
潜艇兵,是一个为深海而生的特殊兵种。他们远离城市,远离尘嚣,远离亲人,孤独地在深蓝大洋遨游……是名副其实的深海“龙宫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这支特殊的部队如何诞生?他们是怎样建设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部队。 2014年9月,在刚刚建成不久、装备状态良好的某新型潜艇上,首批潜艇兵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战斗历程。一年后的2016年1月23日,首艘国产新型——某新型正式下水执行战备值班任务。这标志着我军实现了潜艇从“海上孤岛”到“海上航母”的跨越。一支神秘而又独特的部队横空出世。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一名潜艇兵的份工作就是在水下待10年以上,时间久了身体吃不消,心理压力大。对这些潜艇兵来说,水与氧气是生命与身体的依靠;生活中也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水下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经常要在零下30多度的深海中进行“冬眠”。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在外人看来是“小菜一碟”的简单生活却让这些潜艇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我们在这水下生活了8年多,这是我的份工作,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孤独、最难熬、最痛苦的一段时光”!
潜艇兵从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有了自己的空间,他们能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有的人会在阳台上搭一顶小帐篷、插几根竹竿、系把绳子……当然还有人在院子里种些花草、种几棵树等小植物;还会打两盆花草来缓解疲劳、愉悦身心。由于潜艇出海时间短,潜艇兵几乎不可能在外就餐或者洗澡,而在平时却能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很多年轻人在休时才能和家人团聚,这是对极大的折磨。
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舱内空气不与大气交换。空气收集器是一个抽油烟机,集成油烟过滤函数,将过滤油烟烹饪的蔬菜,然后排放到小屋,确保客舱空气没有污染。在漫长的水下航行中,冷藏还能让船员们吃到新鲜的食物。潜艇的舱位不同于其他船只。潜艇的空间有限,首先要保证武器装备的布置。不能保证每个船员都有自己的床,但每个不值班的船员都有自己的床休息和睡觉,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客舱内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机组人员的舒适度。
世界这个数量将是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舰队,远高于英国和法国。另外,也许不能使用另外这个词来说,还有多达57艘常规动力潜艇,这其中包括18艘041及其改进型、12艘039/A和12艘“基洛”级877EKM/636型,而这是全世界最庞大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支常规潜艇队伍。大常规潜艇
国外媒体消息,日本海自接收了第10艘“苍龙”级潜艇“翔龙”号。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军迷对‘苍龙’级潜艇的一次热议,要知道,这可是日本海自的潜艇,同时也是日本媒体经常吹嘘的常规潜艇世界的武器,当然了更多专家却认为这是一款‘奇葩’潜艇,日本海自显然是太过得意。
原采购9艘‘苍龙’级的海自,后来又追购了2艘,因此日本海自共采购了11艘该型航母。该型航母前6艘为AIP技术,到了后来却更换为锂电池。其水下排水量达4200吨,水下航速20节,潜深604米,使用潜深也达500米,比有着大洋黑洞美誉的基洛级300米的潜深还要牛气。日本方面称‘苍龙’级为一款多用途常规潜艇,但实质上其所具备的能力不过是其吹嘘出来的。
相比在澳大利亚同台竟标的德国及法国潜艇,日本的‘苍龙’级既没有搭载UUV1955年1月17日,“鹦鹉螺”号正式进入美国现役编队,到1957年2月4日为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航行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及水下特种作战运载艇之能力,也没有近岸情报搜集、监视及布雷能力,而且受和平宪法限制,‘苍龙’级未装备对陆攻击,所以不能执行对陆打击。
或许会有网友认为,‘苍龙’级最起码还保留了一个世界常规潜艇的标签!那其实对于对于日本潜艇来说,压根就不值此外,还有一个信号足以说明韩国早已经下定了发展核动力潜艇的决心。在深入考察了瑞典斯特林AIP发动机之后,韩国果断将其放弃,理由是技术难度太高、结构过于复杂且40%~70%的部件无法国产化,这即是说要采用斯特林发动机的话,所需要的投入一点也不比发展核动力少,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从头开始了。得拿出来夸耀的。
日本之所以会发展出一款世界大常规潜艇,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无法拥有,没办法同其它争夺远海制空权所以才会一味贪大而来的。
但实质上这种既想照顾近海又想兼顾远洋的设计思路,反而导致了‘苍龙’级全面发展,全面落后的悲惨结局。近海时,它静音表现远不及小型常规潜艇,深海远洋却又无法同相匹敌。虽然排水量几乎与相当,但其作战能力却相去甚远。所以虽然空有世界大常规潜艇的头衔,但却同时也收获了‘奇葩’美誉!
鹦鹉螺号是世界上艘核动力驱动的潜艇,1952年6月开工建造,1954年下水,宣告核动力潜艇的诞生。“鹦鹉螺”号的命名是为了纪念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鹦鹉螺号潜艇,它是一艘以风帆为动力的潜艇,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
1802年“鹦鹉螺”号,1954年下水,正式服役,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1980年退役。
“鹦鹉螺”号总重2800吨,比旧式潜艇大得多。艇长97.5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3700吨,水下排水量则达4040吨;配备6具533毫米发射管,可携带18枚;下潜深度为200米,潜航时航速达20节;可在航速下连续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需要加任何燃料。
该艇与当时的普通潜艇相比,航速大约快了一半。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船身的一半左右。艇体外形与内部、动力仪器与作战装备,都是最精密的科学产品,用流线型的外貌与简便的控制装配起来,与普通潜艇相比,“鹦鹉螺”号艇体外壳显得更为厚实,在深海中行进时,凭其特装的声纳,可以自由探路,触礁撞石的危险。
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虽然在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船体为双壳体结构,西方认为,万吨级的双层壳体异常坚固,至少需要3枚MK-46型重型才能击穿。“哈斯基”第五代高度自动化,艇上人员只有90人,体积比885M型“亚森”级小,机动性和隐蔽性有很大提升。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在世界其它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一艘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
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大国。
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由上将海曼·里科弗提出的建造艘的决议。1951年12月12日美国部宣布将这艘命名为“鹦鹉螺”号,编号为SSN-571。“鹦鹉螺”号于1952年6月14日开工制造,1954年9月30日开始下水航行。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这之后,美国宣布以后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此后,,英国,法国和相继制造了本国的。
该艇1980年3月3日退役。25年间共航行50万多海里。该艇的退役属于1级退役(即只取出堆中的核燃料,而反应堆和其它设备仍保存在潜艇中封存)。由于它是人类历史上艘,1985年将其运至美国格罗顿潜艇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展出。
装备的首种攻击,代号0型,西方称其为汉级攻击。迄今装备有5艘汉级,编号为401,402,403,404,和405。1990年代之前,这5艘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1990年代之后有2艘转移部署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的海上作战力量。
目前我国多数厂家仍然生产有汞电池。我国建成世界潜艇舰队?
子艇的隐身性非常好。是因为艇体主尺寸袖珍,其磁特征信号微小。第二是子艇的驱动动力有两种,一是采用蓄电池组,二是采用柴油发电机。如果子艇只利用艇上的蓄电池作为驱动动力时,运行十分平静,几无噪音。第三是其特征信号比较少。所以相比于典型的常规动力潜艇,其作战子艇具有更加优异的隐蔽性。共有78艘潜艇,其中包括6艘先进的晋级弹道战略,该潜艇所配潜射弹道的射程可达7200公里。此外,还装备有至少14艘核动力潜艇和57艘常规动力潜艇。据参考消息网2018年7月26日称,印度媒体最近热炒中印潜艇实力对比,称从数量和技术先进程度上讲,的潜艇远超印度。
除了正在加紧试验首艘095攻击之外,还在建造另外两艘095型,并再增加5艘。当095和096逐步服役后,的潜基进攻和战略反击能力就会跃上新台阶。来自印度媒体的显示,目前共有20艘,分别是6艘094/A和14艘攻击,后者其中可能包括1艘095、3艘0G和10艘093/A/B。
在的中,6艘094/A型碱性锌锰电池的发展史战略将被分成3组,并按照2艘一组用来执行战略巡航任务,即2艘在潜伏巡逻海域进行战略值班游弋,2艘在基地与潜伏巡逻海域之间往返,2艘在基地休整维修的模式部署。
这使首次具有了真正的潜基核威慑能力。而10艘093/A/B与即将大量服役的095攻击,就是为094/A担负战略巡逻的护卫任务而生的,预计它们将会按照一艘093伴随一艘094的模式,联袂在远洋大海里撑起潜基核威慑的大旗。
除了保卫094的安全之外,的攻击还是第二岛链以外进行拦截和阻击作战的水下主力作战力量,从093B到095日渐提升的作战实力来看,它们还会进一步向第三岛链挺进。
从上述服役到水下无人潜航器开始配合作战,再到沿海布建的声呐阵和运-8Q服役,以及直-20F将搭载055舰,直至的大型智能无人驾驶潜艇将密集成军,充分显示正快速弥补短板。可以相信,在中美从贸易到金融再到军事的一系列战略竞争即将全面揭幕之际,正在海洋里打造可靠地定海神针!
首艘212A级潜艇首部装有6具533毫米发射管,发射装置采用水压式,发射深度与该级艇的下潜深度一致。既可采用液压方式发射,又可采用自航方式发射。装载的是前联邦德国研制的DM2A4重型,备雷12枚。该型是由STU型与SST-4型改型后重新设计的。的动力装置是大功率热动力推进系统,还装有新研制的智能化电子系统和改进的声学系统与引信系统。携带装载六枚波塞冬核, 别尔哥罗德号成功下水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着新型武器装备的诞生,根据媒体,的09852型特殊用途“ 别尔哥罗德”号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在北德文斯克船厂下水,这一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这款“ 别尔哥罗德”号是在094型的基础山加以改进研发制造的一款,这款的舰身长度为184米,舰身整个宽度为18.2米,其排水量为两万四千吨,水下航速能够达到三十三节,这款能够吸引全世界媒体关注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是所研制的波塞冬核的搭载平台。
根据相关信息,这款波塞冬核动力是在状态6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发制造的一款核,它的整体长度为二十四米,直径为1.5米,它是以核动力作为推进方式,其作战距离最远能够达到一万公里,下潜深度为一千米,水下航速能够达到每小时两百公里。
每一个波塞冬核能够搭载常规弹头或两百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这些数据展示出了这款波塞冬核那及其卓越的作战性能,首先就是它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高达两百公里的时速,让他超过了美国所有的,所以一般的轻型想要在水下拦截住这款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它的在航程过程中如果不出现任何系统故障的话,它就可以到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而根据相关官员的消息称,它们下水的“ 别尔哥罗德”号可以装载六枚波塞冬核动力,所以这艘的战略意义就显得重大,这一点也让很多人感到惊叹了,一枚波塞冬核就有着这么大的威力,那么一次性携带六枚的“ 别尔哥罗德”号,其战略价值就更非同一般。
总而言之,在这个核动力武器大行其道的时代,这艘“ 别尔哥罗德”号的诞生,对于来说,能够让他们整体的核上将船厂于2010年8月开始为该潜艇铺设龙骨,2011年2月在船厂内进行水力学实验,在2013年底下水、2014年加入黑海舰队服役。动力武器系统更加的完善,在核中将会拥有着更大的优势。
德国对212级潜艇提出了如下设计要求:两套混合动力系统,即燃料电池系统与柴-电动力系统同时配备。配备燃料电池AIP系统后,水下续航力比一般柴电潜艇的续航力至少提高4倍以上。装备燃料电池AIP系统后,水下航速不低于6节。燃料电池AIP系统的主要设备均安装在长度不超过6.5米的分段中。潜艇的作战性能保持不变。潜艇的总航程保持不变。212A级均达到这些要求。
装备了多个型号的,尤其是攻击方面,装备了第三代洛杉矶级、海狼级以及弗吉尼亚级,而还对弗吉尼亚级进行了多次改进,而此次装备的就是经过了四次升级的BlockIV型弗吉尼亚潜艇。尽管的洛杉矶级潜艇的性能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属于比较先进的。艇型结构
1970年的今天,我国自主研制的艘成功下水。 1958年开始的项目,耗时12年,厉害了我的国。212A级潜艇的艇型是长宽比的水滴形线型。首部略向下沉,使被动声呐基阵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尾部呈尖锥形。艇体中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挥台围壳,围壳具有良好的流线型,其上装有水平舵。尾纵面为X型。
德国常规潜艇按传统长期采用单壳体结构型式。但212A级潜艇则一反常规,采用了双壳体结构。耐压体由前后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筒组成。圆筒之间采用加厚板制成的耐压锥体连接,耐压壳体前后两端均采用模压球形封头。前段直径较大,其底部与非耐压壳体合二为一,壳体内设双层铺板;后段直径较小,只设一层铺板。耐压壳体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壳体内未设高强度耐压隔壁。
总体布置
212A级潜艇按照用途可划分为4个舱室:I舱是居住舱与武器舱;Ⅱ舱是指挥舱;Ⅲ舱是燃料电池舱;Ⅳ舱是动力舱。除了动力舱外,其余各舱均分三层布置。
I舱上层是艇员住舱;中层前部布置有6具发射管,后部左舷为备用存放区,右舷为住室,厨房和餐厅;下层为蓄电池室,其前方布置有纵倾平衡水舱。
Ⅱ舱上层是纵控制和作战指挥中心;中层前部布置有各类电子仪器室,后部为艇务纵设备;下层布置有贮存室、液舱和其他设备。
Ⅲ舱位于耐压圆锥分段内。氢氧贮存柜布置在动力舱外的甲板下面,氢贮存柜布置在动力舱外下部的舷间。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设备亦分3层布置。
Ⅳ舱上层前部安装有柴油发电机组及其配套的辅助设备,这部分设备装在一个无需人纵的专用密封舱内。后部安装推进电机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下层布置有燃油舱、淡水舱、纵倾平衡水舱等多种液舱。
动力装置
212A级潜艇的动力装置是由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柴-电动力系统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由9组固态聚合物燃料电池、14吨液氧贮存柜和1.7吨气态氢贮存柜等三部分组成。燃料电池装置本身由热交换器、排出泵、冷却水泵、催化剂罐、燃料电池电子设备、开关板、斩波器、逆变器、冷却水箱和废水箱等设备组成。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氢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烧室内进行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直流电直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桨轴,推进潜艇航行。该系统无需发电机及变压器、电能转换率达60%。
柴电动力系统由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组和配电设备组成。柴油机是德国MTU公司生产的1台16V396型废气增压高速柴油机,功率3120千瓦,转速2000转/分。发电机是带串联整流器的无电刷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推进电机为低转速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2850千瓦,转速200转/分。
柴电动力系统中的蓄电池组能满足潜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电网供电要求。
212A级潜艇安装有新型的潜艇集中纵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总线、传感器、指令装置、显控台和控制板组成。将船、机、舵的纵控制综合为一体,由1人在控制台纵,可控制潜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纵倾和补重等参数与状态,纵控制过程完全自动化。
电子设备
主要电子设备包括1台雷达侦察仪,1台FL1800U型电子对抗仪。雷达侦察仪的天线安装在潜望镜上,随其一同升降。导航系统主要有1007型导航雷达,攻击潜望镜、搜索潜望镜、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电综合导航系统:电罗经、计程仪和测深测冰仪等。通信系统包括高频单边带电台、超高频和甚高频收发信机、高频接收机、中、低频接收机和水声通信机等。艇上还安装有可伸缩的棒状天线,主要用于收发信号。
武器系统
艇上备有自动化快速装填装置。该级艇能携载24枚水雷,这些水雷布置在位于非耐压壳体内两侧的两个特制的玻璃钢水雷输送布放装置内。布雷是通过水雷投掷器进行的,由艇内纵,可在浅海区有效地执行布雷使命。
该级艇装有MS1-90U型火控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多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和两批目标的攻击,并具有模拟训练功能。它还能对武器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技术特点
结构布置合理
212A级潜艇船体外形平滑光顺,流体性能,不仅阻力小,机动性好,在给定的功率下能获得高航速和好的纵性,而且湿表面积小,可减少被主动声呐探测时的反射面积,从而增加了潜艇的隐身性。
艇体采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结构之间焊接工艺高超。由于结构布局合理,艇体材料性能先进,所以该级艇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隐身性设计卓有成效
为了降低212A级潜艇的目标特征,设计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降低本艇噪声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尾部装有性能先进的大侧斜低噪声7叶螺旋桨,使潜艇的三大噪声源之一的螺旋桨噪声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所有机械设备都经过严格的降噪设计。为了减少振动机械和结构向艇外传递振动能量,所有的设备均安装在高效能的弹性减振基座上。与艇体相连的所有系统的管路都采用局部挠性连接。
212A级潜艇安装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后,相对向海水辐射的热能很少,因此,其特征很小。该系统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废物,尾流特征亦很小;其声信号特征比柴·电推进装置的声信号低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超安静运行。
混合动力系统性能优越
212A级潜艇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用于水下长时间巡航,水下续航力成倍增长;柴-电动力系统用于该艇作战时高速航行。该级艇使用的燃料电池尺寸小、无腐蚀、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单靠燃料电池航行时,航速可达8节。当以4.5节航速潜航时,该电池还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电。同时续航力可达1海里。潜航时间达278小时。
柴电动力系统的发电机重量轻、体积小、功率高。推进电机配备有性能良好的无级调速装置,可任意调节该艇的航速。仅使用柴-电动力系统的蓄电池组供电时,水下航速达21节,续航力提高8%,以4.5节巡航速度航行时,续航力只提高3%,表明这种改进的蓄电池组最适用于大电流放电。
电子设备配置完善、功能齐全
212A级潜艇的综合声呐系统由三部声呐组成。被动探测声呐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频声呐,主要用于对中、近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可同时跟踪4批目标,显示其真实方位、相对方位和方位/时间记录;被动测距声呐用于测量中远距离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对目标实施定位。
在探测跟踪4批目标的同时,将信号传递给火控系统;不过该声呐只能在两舷-60舷角范围内工作。侦察声呐是一部高频声呐,主要用于捕捉突然出现的等高频脉冲信号。上述3部声呐能覆盖声信号的大部分频段,能接收除低频和超低频外的所有海上目标信息,对所收到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显示。
低频探测声呐系统由2部声呐组成:舷侧阵声呐是一部中、低频被动探测声呐,基阵长约28米,布置在两舷的下部。它只能在两舷方向探测和跟踪目标,而探测距离较远。
本艇噪声监测控制系统的水听器,在发现噪声超标和异常时,能对异常噪声特性进行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以避免本艇噪声超标而被敌人发现。
212A级潜艇上装备的1007型雷达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主要用于导航和对海搜索,兼有对空目标搜索和指示能力。该级艇的攻击潜望镜是209级潜艇潜望镜的改进型。两根新型潜望镜改善了光学通道的性能,较大地提高了光传输能力和分辨率。在搜索潜望镜上加装了探测和微光夜视装置,提高了潜望镜的观测精度和夜间观测能力。
性能优良、发射方式灵活
212级潜艇装备的DM2A4重型由水压式发射装置发射,发射深度可达200米,发射方式液压与自航两便。该型的性能有很大提高,具有航速快、射程远、声学性能好等特点,还具有“智能化”自导处理能力。
该型既能攻击水面目标,又能攻击水下潜艇,因此,212A级潜艇是一艘既能反潜,又能反舰,还能攻势布雷的最现代化的常规潜艇。
此外德国在212级基础上还设计了一级改进型AIP潜艇,命名为214级。该级潜艇也面向市场,并于1998年取得希腊3艘的订单,首艇由德国建造,将于2006年交付,后续艇交由希腊船厂建造。
214型设计的许多初始数据是在分析德国和其他潜艇的性能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外形是对流体动力和目标强度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之后加以确定的,在此基础亡确定了指挥台围壳的几何形状。
当214型以2-6节航速进行水下巡逻时,燃料电池系统能使其在水下连续潜航3个多星期。在通气管状态以6节速度航行时,燃油储备可使其具有12000海里续航力及12个星期的海上续航时间。
214型的长时间水下自持力依靠混合推进系统来完成,包括燃料电池AIP系统、主推进电机/柴油发电机组和两组大功率铅酸蓄电池等。主推进电机是永磁电机,其功率比212型的功率增加了20-30%。
214型布置了8具533毫米首发射管,可发射STN阿特拉斯和反舰,与反舰装载总数为16枚。装备的ISUS90型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利用高性能的数据总线把声呐、攻击潜望镜等传感器、和反舰发射系统以及艇上的导航系统与中心计算机联系起来,接收并分析所有输入数据信息,并把各种数据信息经处理后自动形成作战指令。
该系统的基本传感器是声呐系统,它由探测目标距离和方位的主动声呐、中频圆柱状被动声呐、中低频的舷侧阵被动声呐、DTA50数字式低频拖曳阵声呐以及计算目标数据的被动测距声呐等几部分组成。
艇上的探雷声呐系统可为潜艇提供近距离的导航数据。另外,还装备了一个带有光学测距仪、热成像传感器和综合ESM或GPS设备的光电桅杆,以及一个带有光学测距仪的攻击潜望镜。作为自卫手段,则是对抗系统。
214型的减振降噪特性十分突出,艇上采用低噪声机械和设备,保证了安静运行。此外,装备的西门子公司研制的永磁型主推进电机具有稳定性能,在调整航速过程中,不会产生瞬态的转换噪声,从而降低水下声信号的特征强度。
另外,机舱内的所有机械设备都被安装在一个在声学方面与耐压艇体绝缘的整体浮筏式减振基座上,艇上的管系和电缆也采取了相应的减振措施。外部艇体表面上的开口,采用挡板结构以便尽可能地减少海水流动噪声。这些有效措施使214型自身形成了一个安静的水下平台。
此外,的外形及涂在艇体外表面的专用声波能量吸收涂层材料也对大幅度降低水下目标强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减少了被敌人探测的几率,增加了自身的声呐探测范围。
在总布置方面,对人机环境给与了格外重视,前部配备供30名艇员居住的标准舱室,每个艇员都有自己的固定床位。艇员居住舱室的后面则是位于中部的指挥与作战情报中心,声呐显示屏、武器以及潜艇控制系统的控制台都设置在指挥与作战情报中心内。在该中心与艇员住舱之间设置了耐压舱壁。尾部没有布置艇员舱室,在那里实行的是无人作,主要布置的是与推进装置和潜艇纵有关的系统和设备。
法国潜艇,未来型SMX-22潜艇的设计到底有多时髦精致?
不久前,欧洲开启了新一轮的军事装备展览,在展会中,法国提出的一项有关潜艇的设计相当瞩目,这就是x概念潜艇,说它是概念潜艇是因其暂时还只是一个设计方案,但这个方案具有相当高的可行度,并且,x潜艇的外形也相当具有法国的浪漫风情。
法国未来型SMX-22潜艇的设计观念时髦精致,专门针对几十年来常规潜艇留下的重大缺陷进行改进,这个方案中包括3艘艇:2 艘小型作战潜艇(也称子艇),1艘网络中心战潜艇(亦称母艇)。
停靠码头后,2艘子艇贴附在母艇两边。3艇作为一个整体单元航渡到过渡区,母艇便停留于相当安全的环境之中,这时,子艇可以脱离母艇执行各种前沿作战任务。子艇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再次返回母艇身边。这样多变的任务组合真的赛过科幻电影里面的“变形金刚”。
SMX-22潜艇是一种综合用途潜艇,可以执行对地攻击、海上攻击、布放水雷、搜集情报、反潜反舰、特种作战及的部署等各种任务。最为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它的多平台概念。它事实上是三艘潜艇的组合,包括一艘大型网络中心站母艇与两艘小型有效作战子艇。进行作战部署时,它们作为一个作战单元航渡到作战海区。
到达作战区之后,子艇脱离母艇执行作战活动。母艇起到水下母舰的作用,子艇于固定212A级潜艇装备的声呐系统主要有,DBQS-40声呐系统,包括一个中频探测柱面阵、一套TAS-3型拖曳线列阵和一套FAS-3中低频舷侧阵;主动高频探雷使用MOA3070声呐;艇上还装有被动测距声呐和侦听声呐。探雷避雷声呐系统是一部高分辨率的主动声呐,它能对水雷进行定位,保证潜艇避开水雷安全航行。本艇的噪声监测控制系统的水听器布置在艇的各个重点部位,它能随时监测该处的噪声。海况下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与比较高的航速。潜艇结构设计作为SMX-22型潜艇提供了非常好的机动性能。
防空任务中携带的防空是MBDA公司制造的“米卡”型,反舰任务中利用SM39“飞鱼”发射。此外,子艇也可携带两个密封装置,用来搭载水下无人航行器与特种作战部队。
不过,虽然x的性能和实际作性较强,但是目前也还只能是一款概念产品,因为其设计理念还算是很超前的,因此很多制造技术或设计细节都还有待完善,不过法国方面也声称,x针对的是2050年后的水下战斗环境,还有三十多年的时间212A级常规潜艇以其潜航时间长(2~3周),隐蔽性好,作战能力强而著称于世。这是其他常规潜艇所不具备的优势,将倍受各国青睐。足够法国去完善这款概念产品,只是不知,三十年后,这款潜艇的设计是否已经不再"时兴"。
SMX-31在巴黎欧洲展亮相,几乎打破了潜艇设计的一切传统。由于它没有指挥台围壳,因此外观看来就像一条鲸,而事实上,这艘潜艇的设计就是受抹香鲸影响。
它有可伸缩水平舵,能收入艇身,而六角形蒙皮有内建传感器天线,舰尾则有一对轮缘驱动推进器。而在内部,它采用双壳设计,外壳较轻,内壳较重。此外,它是由电力推动,靠锂电池,而不是柴油机,或是核反应堆提供动力。
目前还不知道SMX-31的潜水深度,但至少大于米。值得注意的,就是它可以作为无人机的母舰,在潜航状态下,让浮至海面发射无人机。此外,SMX-31能从机库投放无人水下潜航器,并可搭载如使用,以渗透沿海地区的6人座袖珍潜艇。
至于在武器方面,SMX-31能携带46枚重型与,其中包括F21 Artemis黑鲨,还有北约(NATO)最近用来空袭叙利亚的“暴风阴影”陆攻。此外,它不仅舰首有垂直发射井,舰尾也有水平发射管。
我国首艘没有一个进口零件的是在1970年那时建成的。虽然当时被视为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还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是成功了。
1970年研制成功的,在当时SMX-22型潜艇自基地出发执行任务以前,子艇需装备执行相应任务的专用负载。子艇可依据任务类型的不同进行配置。例如, 两艘专门从事对陆攻击的小型作战子艇中,子艇有2个发射筒,可装载50枚对陆攻击。的时代背景下显得非常不容易,当时只花了13年就做完了美苏30年的潜艇研发道路。
我听说是来源于美国的一个模型,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有什么可信度。
1960年我碱性蓄电池厂“风云器材厂”在河南新乡正式验收投产。是一个家的幻想,首艘的设计来源于一件玩具模型。
首艘设计灵感源于,我们的外交官在国外购买的潜艇文具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