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小论文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

高考动态 2025-04-05 10:32:02

小篇今天给分享2014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2014年高考历史小论文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2014年高考历史小论文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


2014年高考历史小论文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


1、9) 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课整合的研究一、缺陷剖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但如何提高此种能力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且在学习和复习时此种能力要求往往被纳入审题的范畴。

2、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3、1.提取信息不全面浅尝辄止,一叶障目。

4、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

5、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6、但是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7、2.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排除无效信息。

8、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

9、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第2小题引用了4幅饼状图表,要求从中概括出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图表中的“其他”事实上就是起到干扰作用的无效信息。

10、有34个省级行政机构,表中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6省占流出人口的59.3%,而其他28个省级行政机构合计流出人口才占40.7%,这足以说明流动人口以前述6省为主,而这6个省处于内地,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至此结论已经可以得出。

11、另一组图即“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同样属无效信息,对解答该题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一组能提取的信息是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但选项中却没有类似的表述。

12、二、解决方法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步。

13、上文已经就学生在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作了剖析,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参加全国高考的文科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4、以下题为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15、──《海国图志》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16、──《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行公均,莫要于张国是;欲张国是,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17、──郑观应语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18、──《变法通议》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派别的观点?概述其基本思想。

19、(2)比较材料一、二的异同点。

20、(3)材料三所说“商务”指什么?“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4)在学习外国方面材料三比材料二有何进步?1.重视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审时间、审地点、审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之于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①审问题即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