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论述类文本是高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内容。简要介绍论述类文本的含义,并对高中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方法进行探讨。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ppt(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ppt(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一、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此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中心、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它注重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此外,它还有客观的研究对象、独到的观点以及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2013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语文客观题分值成减小趋势,主观化成合理趋势。自2008年始,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鉴赏方面按照“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大类进行命题,论述类作为选考项目出现并进行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难度增加,选材上,实行价值与时代特色兼具;题型上,灵活多样,主客观兼有;考查内容上,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其分值也逐渐增大,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的必考内容。
二、论述类文本教学
论述类文本有助于高中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重视,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论述类文本的教学与研究;偏重于局部语言信息的提取与把握(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轻视行文逻辑;很多老师采取做习题的方式进行此类文本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质疑。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1.课标与大纲
教学是依照课标和大纲要求来进行的,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论述类文本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也对阅读论述类文本提出了要求,包括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部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标和大纲要求进行。
2.文本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即依据体式的。”文本体式包含文体的一般特征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两个方面。论述类文本一般是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即对某一人物、发表观点、议论,或分析事实、说明道理。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准确、客观分析材料,把握主线和主要观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思辨。例如:在“谈诗”一课教学时,可以学生分析材料及其阐述什么问题,品味经典语句,究文中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作者如何通过对比中外诗归纳出诗什么特点的,等等,立足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同时基于钱钟书写作风格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把握文本。
3.教学内容
论述类文本主要以议论文、杂文、评论等形式出现,因此,针对高考,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家的杂文及其评价。据相关学者分析,杂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能敏锐地体察现实,迅速地反映现实,深刻地评论现实”,符合高考化的要求,因而经典杂文很可能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材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高中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针对性地对一些经典杂文进行讲解,如:刘洪波主编的《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作家,“当代杂文八大家”(刘征、牧惠、何满子、邵燕祥、舒展、蒋子龙、章明、虞丹),还有陈鲁民、王大海、严秀等杂文家。此外,针对考点重复考查的现象,在教学时,还要对其文章和风格进行具体分析,以防止高考多角度考查。
随着的发展,我国高考越来越关注其实用性和化,在内容考查方面也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论述类文本而言,它是考查学生准确获得并准确分析评价信息能力的一种形
式,这也是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和中学语文教学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家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6).
[2]毛秀敏.以批判重组的视角解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和对策[J].语文月刊,2012(9).
[3]骆汉忠.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中学)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种很常见的高考阅读题,很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答题技巧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分数,下面分享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1
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
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
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
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
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
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
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
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
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2、圈点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除了统摄全篇、体现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外,还有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等。
3、圈点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词义可以是相近的)
这类词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文段中若反复出现“滥用”二字,这两个字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应高度关注。
4、圈点代词并使之明确
凡是文本中出现的代词,一定要圈点并根据上下文意找出替代的具体名词。
5、圈点文段中陈述对象转换的词
这类词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
6、圈点限定性的词语(定语和状语)
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表达方式、因果关系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
三、强化解题的思维意识
1、读——阅读题干
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包括答题要点、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比——仔细对照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必然性,预见性变为现实性,将来时变为完成时,等等。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4、除——排除干扰
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但是因为有时对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有些人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
四、充分熟悉命题设误类型,切实掌握解题对策。
前面提到高考命题设误的八种类型。下面是往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选项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本片断,请同学们认真理解错误选项的内容要点、概念形式和用语特点,再比对文本片断(重要处编者已经画上了横线),然后指出选项的错误类型,写出对错误原因的简明分析,并思考针对这类问题的解题对策。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时根据重要概念的具体语境来把握。所谓“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反映文章深层含意的词语;(3)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呼应作用的词语;(5)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7)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2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有些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的含意,也需要正确解读。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事例、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文本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整合”是指对筛选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压缩,使之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简洁化。
高考对此高频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对照语言材料辨别筛选信息的正误;②从语言材料中筛选出符合答题要求的有关语句,并进行整合,做简要的表述。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高频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摘 要:论述类文本是高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内容。简要介绍论述类文本的含义,并对高中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方法进行探讨。
: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一、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此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中心、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它注重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此外,它还有客观的研究对象、独到的观点以及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2013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语文客观题分值成减小趋势,主观化成合理趋势。自2008年始,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鉴赏方面按照“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大类进行命题,论述类作为选考项目出现并进行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难度增加,选材上,实行价值与时代特色兼具;题型上,灵活多样,主客观兼有;考查内容上,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其分值也逐渐增大,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的必考内容。
二、论述类文本教学
论述类文本有助于高中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重视,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论述类文本的教学与研究;偏重于局部语言信息的提取与把握(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轻视行文逻辑;很多老师采取做习题的方式进行此类文本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质疑。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1.课标与大纲
教学是依照课标和大纲要求来进行的,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论述类文本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也对阅读论述类文本提出了要求,包括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部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标和大纲要求进行。
2.文本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即依据体式的。”文本体式包含文体的一般特征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两个方面。论述类文本一般是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即对某一人物、发表观点、议论,或分析事实、说明道理。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准确、客观分析材料,把握主线和主要观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思辨。例如:在“谈诗”一课教学时,可以学生分析材料及其阐述什么问题,品味经典语句,究文中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作者如何通过对比中外诗归纳出诗什么特点的,等等,立足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同时基于钱钟书写作风格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把握文本。
3.教学内容
论述类文本主要以议论文、杂文、评论等形式出现,因此,针对高考,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家的杂文及其评价。据相关学者分析,杂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能敏锐地体察现实,迅速地反映现实,深刻地评论现实”,符合高考化的要求,因而经典杂文很可能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材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高中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针对性地对一些经典杂文进行讲解,如:刘洪波主编的《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作家,“当代杂文八大家”(刘征、牧惠、何满子、邵燕祥、舒展、蒋子龙、章明、虞丹),还有陈鲁民、王大海、严秀等杂文家。此外,针对考点重复考查的现象,在教学时,还要对其文章和风格进行具体分析,以防止高考多角度考查。
随着的发展,我国高考越来越关注其实用性和化,在内容考查方面也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论述类文本而言,它是考查学生准确获得并准确分析评价信息能力的一种形
式,这也是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和中学语文教学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家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6).
[2]毛秀敏.以批判重组的视角解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和对策[J].语文月刊,2012(9).
[3]骆汉忠.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中学)
摘 要:论述类文本是高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内容。简要介绍论述类文本的含义,并对高中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方法进行探讨。
: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一、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此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中心、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它注重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此外,它还有客观的研究对象、独到的观点以及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2013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语文客观题分值成减小趋势,主观化成合理趋势。自2008年始,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鉴赏方面按照“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大类进行命题,论述类作为选考项目出现并进行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难度增加,选材上,实行价值与时代特色兼具;题型上,灵活多样,主客观兼有;考查内容上,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其分值也逐渐增大,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的必考内容。
二、论述类文本教学
论述类文本有助于高中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重视,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论述类文本的教学与研究;偏重于局部语言信息的提取与把握(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轻视行文逻辑;很多老师采取做习题的方式进行此类文本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质疑。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1.课标与大纲
教学是依照课标和大纲要求来进行的,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论述类文本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也对阅读论述类文本提出了要求,包括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部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标和大纲要求进行。
2.文本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即依据体式的。”文本体式包含文体的一般特征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两个方面。论述类文本一般是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即对某一人物、发表观点、议论,或分析事实、说明道理。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准确、客观分析材料,把握主线和主要观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思辨。例如:在“谈诗”一课教学时,可以学生分析材料及其阐述什么问题,品味经典语句,究文中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作者如何通过对比中外诗归纳出诗什么特点的,等等,立足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同时基于钱钟书写作风格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把握文本。
3.教学内容
论述类文本主要以议论文、杂文、评论等形式出现,因此,针对高考,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家的杂文及其评价。据相关学者分析,杂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能敏锐地体察现实,迅速地反映现实,深刻地评论现实”,符合高考化的要求,因而经典杂文很可能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材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高中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针对性地对一些经典杂文进行讲解,如:刘洪波主编的《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作家,“当代杂文八大家”(刘征、牧惠、何满子、邵燕祥、舒展、蒋子龙、章明、虞丹),还有陈鲁民、王大海、严秀等杂文家。此外,针对考点重复考查的现象,在教学时,还要对其文章和风格进行具体分析,以防止高考多角度考查。
随着的发展,我国高考越来越关注其实用性和化,在内容考查方面也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论述类文本而言,它是考查学生准确获得并准确分析评价信息能力的一种形
式,这也是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和中学语文教学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家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6).
[2]毛秀敏.以批判重组的视角解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和对策[J].语文月刊,2012(9).
[3]骆汉忠.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中学)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种很常见的高考阅读题,很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答题技巧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分数,下面分享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1
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
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
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
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
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
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
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
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
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2、圈点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除了统摄全篇、体现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外,还有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等。
3、圈点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词义可以是相近的)
这类词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文段中若反复出现“滥用”二字,这两个字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应高度关注。
4、圈点代词并使之明确
凡是文本中出现的代词,一定要圈点并根据上下文意找出替代的具体名词。
5、圈点文段中陈述对象转换的词
这类词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
6、圈点限定性的词语(定语和状语)
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表达方式、因果关系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
三、强化解题的思维意识
1、读——阅读题干
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包括答题要点、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比——仔细对照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必然性,预见性变为现实性,将来时变为完成时,等等。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4、除——排除干扰
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但是因为有时对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有些人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
四、充分熟悉命题设误类型,切实掌握解题对策。
前面提到高考命题设误的八种类型。下面是往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选项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本片断,请同学们认真理解错误选项的内容要点、概念形式和用语特点,再比对文本片断(重要处编者已经画上了横线),然后指出选项的错误类型,写出对错误原因的简明分析,并思考针对这类问题的解题对策。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时根据重要概念的具体语境来把握。所谓“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反映文章深层含意的词语;(3)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呼应作用的词语;(5)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7)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2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有些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的含意,也需要正确解读。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事例、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文本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整合”是指对筛选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压缩,使之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简洁化。
高考对此高频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对照语言材料辨别筛选信息的正误;②从语言材料中筛选出符合答题要求的有关语句,并进行整合,做简要的表述。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高频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解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联系语境。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画出要点。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画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得出正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