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模式 高考语文新高考

投档分数 2025-04-18 10:16:45

2023年语文高考政策

3+1+2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课、数学课、外语3个学科;“1”是指考生在物理课、历史课两门选择性考试学科中所选择的1个学科;“2”是指考生在思想课、地理、化学课、生物课4门选择性考试学科中所选择的2个学科。新“3+1+2”模式和传统文理分科,从目标导向、选择科目组合、考试内容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而传统的文理分科2种固定组合。的高考模式中,语文课、数学课、外语

2023年语文高考政策截止到目前为止2023年新高考第二、“选择空间”不同政策如下:

新高考语文模式 高考语文新高考新高考语文模式 高考语文新高考


新高考语文模式 高考语文新高考


2、将逐步实施卷面加分政策,即对于参加了全国性比赛、获得全国性和取得艺术类专业水平考试A级证书等的学生,将在高考总分中获得一定的加分,但加分政策的具体实行方式还没有明确。

3、各省份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强高校特长生招生工作。

4、可以适当放宽高考加分政策,对具有某些特殊条件的学生予以加分鼓励,比如高考地的特殊地域、生物人才、高水平运动员、赴欠发达地区支教支农等。

需要指出的是,高考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根据大环境和时局的变化而调整,因此需要考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及政策变化。

同时,无论高考政策如何变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原则是高考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宗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对象: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什么时候新高考3+2模式实施?

新高考是指高考考试的科目为3+X,即语、数、外三科不变,考生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一科参加高考并计入高考总成绩。新高考的变化有不分文理科改为“3+3”模式,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试时间更改、英语可考2次。

新高考3+1+2在不同省份的开始实施时间是不同的,在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是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2021年高考为新高考+1+2模式。

2.总分与排名的关系

“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3+2+1模式从哪年开始: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不过语文、数学、英语是必选的,而且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其他四门任意选择两门。、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还分文理科吗?

除了选考科目不同之外,新高考的总分和传统的高考模式也是不同的,新高考的高考总分为740分,而传统高考总分为750分。

理科分:理科数学150、英语150、语文150、理综(化学108,物理120,生物72)共300分。总分都是750。

高考:

文科综合简称“文综”。指的是在高考中、历史、地理三大科。即“3+X+综合”考试中的“综合”,“3”是指语数英,“X”是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一科,分数比重与语数英三大科相当,由考生自己选择。若选择的是、历史、地理其中一科则综合是“文科综合”。与其相对应的是“理科综合”。目前,新课标改革区普遍采用“3+综合”的模式。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新高考语数外必考科目不变,物化生政史地取消固定搭配,以“3+3”或“3+1+2”模式出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前者有20种组合方式,后者有12种。

“3+3”模式即在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之外,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考试。(浙江还包括技术,7选3);

“3+1+2”,“3”为语文、数学、外语,“1”是物理或历史任选其一,另外2门选考科目在化学、生物、、地理中任选两门。

此外,在高考时间上,由于选考科目的加入新高考时间延长,如实施“3+1+2”模式的新8省,高考时间均增加至3天及以上。

文理分科,一直是我国高中教育的惯例。虽说这一做法对快速选拔人才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的发展,这一做法的弊端日益突显。

具体来说,文理分科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综合素质。因为缺乏充足的理化教育,文科生在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方面也都有所欠缺。另外,理化教育的不足,也使得文科生无确地运用数理知识。翻翻报刊,我们时常看到“收入缩水五倍”、“他的收入比我高得多,是我的一倍”之类的说法。可实际上,“缩水”只会越来越少,何来“五倍”之说?而在数学上,“一倍”就是原数,根本不能用来表达“多得多”的意思。这些失误充分说明,文理分科使得文科生在数理方面特别“弱智”,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同样地,因为缺乏足够的文科教育,理科生也就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许多时候,理科生的眼里“只有工具没有人”。另外,文科教育的不足,使得许多理科生缺乏起码的文字表达能力,连一份像样的论文、报告也写不出来。还有,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得一些性格偏执的理科生得不到必要的心灵滋养,一旦遇到,他们就很容易采用极端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最终害人害己。

更重要的是,文理分科使得中学生缺乏全面的学识底蕴,这一不足,将制约他们未来的发展。在此方面,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詹文玲说得明白,“人的知识结构实际上像金字塔,你的基础越扎实、越宽广,塔尖才越高。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了解各门学科知识的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可能成为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文理分科,却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如今,有关“高中不分文理科”的这一改革,将让学生得到文理两方面的充足营养,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021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取消文理综合科目考试。新高考“3+1+2”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新高考的主要优势:

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

3、英语考试有了两次机会

对于一些理科生而言,作为爸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初如果我的英语不是没有及格,或者再来一次,也许我就是985毕业的了吧。高考虽然是一项比较公平的考试,但是却因为“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为很多人诟病。

在新高考阶段,英语的考试可以考两次。也就是说,作为高二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参加英语的考试了,这样在高三的时候还能继续参加考试。自己可以选择一次成绩较高的那个作为自己的高考英语成绩。

新高考的劣势:

1、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不合理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课作乙作业等,学生学习效果。

紧接着,恶性循环来了:每一科目的老师怕其他学科老师挤占自己学科时间,布置作业加码,学生就陷入了题海中了。教委虽然三令五申,不准进行周考、月考,但各学校均以各种名目进行模拟考、周考、月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的学生快要吐血。学生思考时间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当然就降低了。这几年来,抱怨学生素质下滑厉害的高校老师明显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多了。

高考时间2023年总分多少

传统的文理分科只是单纯的把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开,新方案的高考已经不存在所谓文科理科了,大家想学什么,或者说学什么简单,大家就能学什么。

高考时间2023年总分为750分。以下是关于高考总分的详细介绍:

1、高考科目设置不变,仍然是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理综合。

1高考总分的构成

高考总分越高,则排名越靠前。如果考生文化课总分相同,则文数理综的成绩更高者排名靠前;如果仍然相同,则按语数外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如果考生文化课总分和综合素质总分相同,则按照生源所在县市考生人口数排名。

3.怎样提高高考总分

4.高考总分的含义

2018年,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八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八省市成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5.总结

6.政策变化对总分的影响

高考政策变化会对高考总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取消加分项、调整科目比重等。考生应该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政策,进行相应的备考调整。

7.总分与大学专业的选择

不同的大学专业对高考总分有不同的要求。一些专业需要较高的语文成绩,如法律、传播等;一些专业则需要较高的数学成绩,如工科、理科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

传统高考和新高考有什么区别

传统高考和新高考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考试科目和方式的不同。

传统高考采用单科模式,每个科目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果决定录取成绩;新高考则实行“3+1”的科目高考总分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指标,是考生是否被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除了用于评估考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外,高考总分也反映了教育质量和进步的程度。组合,即学生需要选择三门文化课科目和一门综合素“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不同。质评价科目,分别采用笔试和综合测评的方式进行考试。其中,文化课对应800分,综合评价对应200分。同时,还有面试等方式对学生特长和综合素质进行考察。

传统高考录取只根据考生单科成绩排名,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新高考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综合计算,同时还可按照学生的志愿、专业要求、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3、目的和意义

传统高3、在招生录取方面,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主要是通过考试结果来选拔人才,注重知识水平的考核和选拔,但有时也可能存在单纯追求高分而忽略其他能力和素质的问题。

新高考则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还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发挥特长、弱化应试教育等方面,目的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新高考模式有哪些组合方式?

投档:借鉴自浙江方案。

高考分科3+1+2的总结一下,就是考六科,其中,3+1的分数按照实际分数计入高考总分,那个+2所选择的学科按照赋分等级计入高考总分。也就是不按照试卷上的分数计入。组合有12种组合方式。

“2”为“再选科目”要求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确定2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

3+1+2的新高考组合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物理、生物、;物理、地理、;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地理;历史、化学、;历史、生物、;历史、生物、地理;历史、、地理12种。

什么是3+1+2模式?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数学部分文理科,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即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但不能同时选择这两门,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什么是3+2+1高考模式

3+2+1高考模式指的是:“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加各省根据原有高考模式、生源数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分别推出一些地方特色的政策。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注意事项新高考则设置了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文化课高考总分包括两个部分:文化课总分和综合素质总分。文化课总分占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占150分,理综和文综各占225分。综合素质总分占100分,分为体育素质测试(20分)、艺术素质测试(30分)和综合素质评价(50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等科目,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包括体育、艺术、实践、志愿服务等。

1、稿纸、手机是“禁品”

2、须用2B铅笔、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

考生必须用2B铅笔作答客观题,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各科主观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指定的各题目答题区域作答,否则无论是在传统意义上的高考还是新高考,都是无效的。

3、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万万不可带出试室

正式考试开考6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开教室。提前交卷的考生在监考员清点试卷、答题卡无误后,并经监考员同意方可离开试室。正式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齐试卷、答题卡点核无误,方可离开试室。考生不准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等带出,否则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新高考政策贵州是哪种模式 3+3还是3+1+2

二、选考的12种组合

新高考政策贵州是3+1+2模式。从2021年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实行,2024年首届新高考。“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2”是指从生物、化学、地理、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成百分制计入总分。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专业考试。

2.考试安排。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按照统一安排进行。同时,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同步进行。

3.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

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满分为150分,数学满分为150分,外语满分为150分(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合格性考试是否合格作为等级赋分转换的基础条件,等级转换计分方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公布。

4.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是学生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的依据之一。考生要根据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和兴趣特长,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在贵州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要求,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并提前向公布。

考生选择性考试的科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只允许携带规定的文具,包括考试用的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等,不得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报纸、稿纸、涂改液、计算器、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等物品。否则在新高考的政策下,将取消当次科目的考试成绩或各科考试成绩。相应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方可报考该专业(类)。

贵州新高考3+1+2选科组合 选科有物理+化学+生物 传统理科综合,学科间联系紧密,几乎可以覆盖到高校所有理工专业。但也是目前所有选科组合中,学霸最多的,竞争最为激烈的组合。

选科有物理+地理+生物 该组合的可选专业覆盖率为99%,此组合偏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度也很大,且在赋分中也比较有优势,适合想学理科又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新高考3+2+1模式是什么意思

贵州新高考政策是3+1+2模式。 1.考试科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

“3+1+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总分750分,20种组合。

“3”为全国统一高2、学生课业负担更重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

“1”为“科目”要求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确定1门。

3+1+2模式改革进程:

2019年4月23日,八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截止2020年11月7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其中,上海、浙江、、天津、山东提高高考总分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各科目的学习水平。做真题,掌握考试技巧。备战高考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抓住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海南6个省市采用的是“3+3”模式。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采用的是“3+1+2”的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