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高考语文字形 2017高考语文题目
2017高考语文字形 2017高考语文题目
2017高考语文字形 2017高考语文题目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语:说
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交往
D.旦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能从中窥探诗作的意旨,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那么诗歌的标题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谢罪
A.张良出,要项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解析:DA项“要”通“邀”,邀请。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也是这个意思。B项“距”通“拒”,动词,把守;“内”通“纳”,动词,接纳。C项“蚤”通“早”。D项“亡”是取用“逃跑”的本意,不是通字。“亡”也可作通,比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
A.①②⑥/④⑦/③⑧/⑤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解析:C①⑥使动用法,②④⑦名词作动词,③⑧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5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敢直言直:公正,正直
B.昌尝燕时入奏事 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
C.然尤惮昌 惮:宽容
解析:BA项当面,C项敬畏,D项口吃。
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卑下:蔑视,轻视
B.昌还走 还走:掉头就跑
C.而昌庭争之强 庭争:在朝堂上争论
解析:A卑下:比不上。
参考译文: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掉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都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很高兴地笑了。
1、高考试卷每年都在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高考试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涉及到高考教材的绝大部分考点。
2、语文试卷也是如此,字音字形类试题没有出现在随堂演练高考试卷中是根据对往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调研调整的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这类试题不再适应对高考考生的考核。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
一、从诗歌的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罗 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唐代黄巢爆发时,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就有一个耍猴的。“弄猴人”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艺人五品官职。五品官袍为红色,即“赐朱绂”。这位杂耍艺人则被称为“孙供奉”。 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从侧面也表明了唐昭宗昏庸至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而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很多,如《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等。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阅读下面的诗句: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 ,其一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新妇一早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装扮,等待天明,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忧虑,自己的装扮会不会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惜,后两句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妇,当然面含羞涩,于是之后的低声一问,便合情合理了。
这首诗的另一标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的意图。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望得到其称扬并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得到了张籍的回复,张籍也回赠了朱庆馀一首诗,即《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D.昌为人吃 吃:很能吃饭位采菱姑娘,相貌、歌喉俱佳,因此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赏识,暗示他不必为考试而担心。
四、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润州听暮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这类诗歌的标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缘起等内容在标题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这类诗歌时抓住标题中交代的主要,就会把握住诗人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划一划。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2.要先读文言文的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文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五、古诗鉴赏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全国甲卷
“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这类题,考生往往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搬硬套“字典、词典义”,浅尝辄止确定“感觉义”,不会依文解题,据境释义。正确地把握 “语境义”,一要了解词句的含义有那些,一般来说,词句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句无论有多种意义,但在文中的意义是的;二要懂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三要掌握“因文解题”的答题方法,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因文设题”,问的是什么?往往就在原文中,只要据文答题即可。试题内容: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了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种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这的确是不少高中生的备考学习状态,在高中的阶段,触及这个话题并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审视人面对时间的态度,“一张一弛”“博观约取”并不是的想法,是现实中很多好学生已有的学习品质。在知识获取的同时,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学习的要义。
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也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学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简洁的导引文字推动学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现象,形成明确观点或相对凝练的感受,并以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避免面面俱到然而却浅尝辄止或简单罗列正反两面现象然而却没有主见的写作。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考试与教学也就这样统一起来。
答题技巧: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首先,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印象;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谢谢采纳哦~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等等。我们要找准凝聚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及涉及对象,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的记忆方法就是分类别记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对比区分,找到异才能记忆牢固。
C.①⑥/②④⑦/③⑧/⑤ D.①②⑥/④⑦/③/⑤⑧自己建立一个纠错本,专门整理这方面内容的就可以,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慢慢积累的,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这只能靠平时积累。可以到百度上搜索,看看
功夫要下的
采纳我的吧。。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 单选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首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坚持的决心。毕竟是语文,提高的速度不会像理科这么快速。语文字音字形重在积累。建议准备一本错题集。把正确的字音字形记录下来,然后每天早自习什么时候花个几分钟看看,规定每天看几个,然后晚自习再把今天练习中错误的记录下来。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有突破的。一句话,贵在坚持。高考也是一样的。加油↖(^ω^)↗(36分)
4~6单选题,每小题3分
7题,文言文翻译,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题,6分
9题,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题,6分
乙 选考题(三、四大题选一个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15单选题,每小题3分
16题,5分
17题,6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分
六、写作(60分)
18题,60分
由于上传文字数量受限,你还是到下面这个网址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预祝金榜题名!
建议你:
1、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比如一个小时,半个小时
2、在这个固定时间内,集中复习以前做过的试卷的某个专项,比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
4、最近几天内,一定要去回顾、反思、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这个比做新题更感弄猴人赐朱绂重要。
5、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练习量,以保持题感、手感。
楼主,给一个邮箱吧,我有这方面资料的word文档
撒盛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