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寄远其十一
寄远杜牧2010山东高考 杜牧《寄远》
寄远杜牧2010山东高考 杜牧《寄远》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
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
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
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
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
涕如雪。
寒山行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
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寄远》
作者: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
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
秋天就要到了。
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江行寄远
李白 江行寄远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
昨天告别时熨在脸上的酒酡红色还没有消退,我身已经在千里之外的他乡。
刚刚离别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绿,平添愁绪。
1、《周易》:割木为舟。孔颖达《正义》:舟,必用大木刳凿为之,故云刳木也。萧士赟曰:张骞乘槎,乃刳全木为之,今沅、湘中有此,名为艚船。
2、吴均:悲衔别时酒。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寄远其一
李白 寄远其一
三鸟别王母。
衔书来见过。
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
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
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
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
皎皎为谁多。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注解】
①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②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翻译】金谷园——杜牧
通往南陵的水面平缓、水流悠长、江上一片空寂。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赏析】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是客《山行》杜牧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悠悠”在诗中的作用:写出了水面的平和...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伏笔准备,打下了铺垫。 句写水波“悠悠”,是说微风吹拂水面,水波悠悠,
寄远古诗带拼音如下:翻译:想忘也忘不了,想离去也没有理由。身上长不出翅膀,黑白相间的头发长满了头。因为看新落的树叶,我上了的楼。傍晚的颜色没有边际,两眼茫茫然充满了愁绪。
宝bǎo毂gǔ香xiāng轮lún不bù再zài逢féng,峡xiá云yún巫wū雨yǔ杳yǎo无wú踪zōng。梨lí花huā院yuàn落luò溶róng溶róng月yuè,柳liǔ絮xù池chí塘táng淡dàn淡dàn风fēng。
几jǐ日rì寂jì寥liáo伤shāng酒jiǔ后hòu,一yī番fān萧xiāo索suǒ禁jìn烟yān中zhōng。鱼yú书shū欲yù寄jì无wú由yóu达dá,水shuǐ远yuǎn山shān长chá原文:ng处chǔ处chù同tóng。
作者: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古诗《秋霁寄远》的翻译如下:
31、《齐安郡中偶题其一》雨停后独自一人登上楼阁欣赏风景,站在西楼远处吹来徐徐凉风。秋高气爽,空气澄净,宁静的秋水上漂浮着弥散的青烟。阴而有雨,忽而天色晴朗,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
高树下的鸟儿,有树的庇护,原野上的飞草有虫为伴。只待月亮东升,与千里之外的你一样,观赏着月亮寄托这遥远的思念。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以上内容参考:
《寄远》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作《寄内》,一作《山阳寄所亲》,又作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是长城。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寄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意对即可)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寄远
(杜牧)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红袖凭江楼?
首句“悠悠”在诗中的作用: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伏笔准备,打下了铺垫.
寄远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唐 高适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日暮一涕零。七绝·泊秦淮
出自贾岛·《寄远》
别肠长郁纡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岂能肥肌肤?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别恨难祛。
门前南去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华山岹峣形,遥望齐平芜。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这首五言古诗,以《寄远》为题,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层,写思念友人,别情郁忧。诗人开笔就写得十分生动。他说,人有了别肠在腹中长期郁忧曲折的话,哪里能长胖呢!出语形象,词意深蕴。这不仅将整日对故人牵肠挂肚的思念的情状表现了出来,而且也体示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情厚谊。接着,诗人对与朋友相交甚密和关系相疏的情景作了比较。表面上说过于亲密不及疏远一点好,实际上正从反面强调了因与故人关系亲密造成了“恨难祛”的相别离情。这里,“始知”表明诗人是从自己体验来说的。同时,又通过正反映衬的方法,突出了对友人思念的情意。
第二层,写思念友人,寄书问候。古代传说,鲤鱼能够传递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后有“鱼书”之说。这里,诗人由情及景来写。由思念故人想到门前流水,由“南去水”想到“北飞鱼”,再由鱼想到“可以寄远书”。诗人言鱼,不用“游”而用“飞”,不仅状其迅疾之貌,而且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沟通信息的迫切心情。诗人借用传说,发挥想象,使人意会到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就像那“南去水”一样悠悠不绝;而他渴念友人,又多么希望“北飞鱼”能速递远书。这样,诗的情调便由原先的思念一转而为渴想了。
第三层,写思念故人,虑其存亡。诗人承续上面的诗意,又觉得寄书问候是可以的',但是又不知道友人是否还活在人世间。“故人今在无?”的疑惑,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思。这也是对友人过分渴想而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心理活动。在古代,亲友之间音信的断绝,皆为交通不便所造成。因此,诗人从空间着笔来写。“岹峣”,高峻貌。说华山的形势固然十分高峻,但是远远望去也不过与杂草丛生的地面相齐。这是因为距离遥远,从视觉上得到的印象。而与此相比,暌隔“万里途”的“数尺身”的友人,那就更加微乎不见了。诗人以无奈的语气说:“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结尾处与开头“别肠长郁纡”呼应。一方面委婉地倾诉了自己别恨难遣、离情萦怀的心曲;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对故人的深切挂念,隐含着无限的担虑。至此,诗的情调又从思念一转而为挂虑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突出特点。一是把对故人思念之情写得缠绵宛转,回旋往复,细致地表现出诗人思念故人时心潮起伏的情状。这正如诗人那郁纡的别肠一样,情思萦纡,感情深沉。二是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诗人以相交甚深与关系疏远相比,以“岹峣形”的华山与“数尺身”的故人比较,以“日月光”与诗人目力比较等等,既突出了抒情的内容,又增强了抒写的感彩。
杜牧最的诗50首如下:
1、《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4、《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8、《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1、《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2、《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3、《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4、《寄远》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5、《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6、《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7、《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1【试题】8、《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9、《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20、《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1、《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2、《叹花》
23、《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24、《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6、《题扬州禅智寺》
27、《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烟树五湖东。
28、《叹花 / 怅诗》
29、《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30、《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33、《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34、《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35、《重登科》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37、《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38、《寄远只影随惊雁》
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 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
39、《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
40、《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1、《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42、《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43、《琴曲歌辞别鹤》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
44、《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4诗的开头两句“千里人长久,万里信沈沈”,写的是自己与友人远隔千里,书信久盼不至,只能借助梦境和酒醉以传真情达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是写白居易的生活环境,其中含有紧紧的相牵念友之情。前两句从内讲,是写在自己的思念中何日能与友人相聚;后两句从外写,是写友人远在山阳寓所,山阳的冷风、沥沥的细雨何日能停止。友人如此清苦的生活,如此对友人的思念,一切皆从“千里人长久,万里信沈沈”中流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力是非常深刻的。6、《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47、《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48、《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49、《送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50、《寓言》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杜牧诗歌风格: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
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
小题1:试题分析: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两句在本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遥接首句,表示唐军收复九曲以后,朝廷或许已经撤除了“禁归令”,将有桃源之乐了;二是说,如果不考虑那种“禁归令”,那么故乡杜曲也像华州一样盛爱人才了。两句既慰问友人,又自我解嘲。但实际上,这“重把杯”的友人恐难再见,悲惋更甚。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