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悲凉的格调,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这首词通过对边塞征战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友的思念与担忧,也有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悲凉与豪情
词的开头,诗人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丽景象,勾勒出边塞的苍凉与辽阔。黄河奔流千里,远逝天际,而白云轻盈飘荡,仿佛随风而逝。这幅画面既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飘渺。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道“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城巍然耸立,万仞高山环绕,狂风呼啸,羌笛声声,怨恨的音符仿佛在倾诉着征战的艰苦与战友的思念。然而,这里的“怨”并非仅仅是对环境的抱怨,更是对战争和离别的无奈和愤慨。
“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悲凉至极。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要塞,也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线。春天温暖的春风无法越过玉门关,吹拂到边塞的将士。这不仅是气候的差异,更是国与国、家与家的隔阂。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无休无止的痛恨。
最后,诗人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收尾。秦汉时期修筑的明月关至今依然伫立,但明月西沉,朝代更迭,无数征战的将士却永远没有归来。这句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