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总结
高考语文1998 高考语文19年一卷
高考语文1998 高考语文19年一卷
一年时间完全可以上一个大档次的。
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的时候50多人的班级里排在倒数后十名里,高二努力开始奋起直追,78十人的班里排了十几名,高三九十多人的班级里进入前五,高考考上厦门大学的分数线。励志吧。高考后,她说了一句话:天道酬勤。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提高成绩的:
一、历史:
这个学科的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在坚持学习和记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兴趣,这就需要一个小。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抄没一点用。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5、多看答题,分析问题的知识要点。
二、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三、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可参考历史建议1;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四、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课后题也好,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错题、难题记下来,偶尔看看,很有帮助,就是高考前也能作为数学的复习资料。
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
五、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
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咦~~你要不说,我还真是点忘了这部电视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关心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我的财富”,这完全是写个人的东西,而自1997年后就完全脱离了这样的模式。剧,我很喜欢听那烁主题曲的,不过好象挺不好找的,不行,我得找找去。
傅彪影视作品--《命运的承诺》
主演:付彪 吴越
故事梗概:本剧根据何建明《高考报告》改编,选取了其中最令人震撼、最能催人泪下以及最能发人深省的故事来表现。剧情以唐老师(傅彪饰)、于老师(吴越饰)、房老师(杨青饰)与学生们的关系为主线。旁涉以唐老师与张玲母(沈丹萍饰)动荡不安的情感线索、于老师青春浪漫的爱情。面对高考、面对命运选择与承诺时的巨大精神压力、各种光怪陆离的表现和青春的冲动。学生家长们对孩子前途的期待、担忧以及各种出格离奇的表现……
故事从炎热的盛夏开始,唐老师与初恋情人偶然相逢,而她的女儿张玲也正好要参加高考,唐老师为弥补从前的遗憾偷偷地为她们母女做了很多,虽然他一直小心翼翼地遮掩着,但后来还是被妻子发现,并且事情越发离奇,妻子获得了张玲是唐老师女儿的证据……
杨若榴的母亲为使女儿能够保送上大学,利用其在教委工作的方便偷偷改了女儿的卷子,让女儿得了高分。事情败露后,杨若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拒绝上学,成了问题少女。在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走出低谷……
命运的承诺..我看了两遍咯.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分析下来,作文写得不好,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对高考作文命题导向不了解
1997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这个问题是涉及学生的热点问题;1998年是针对日本放映的否认侵略、美化战犯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写篇文章,这是全关心的世界局部地区的热点问题;1999年的题目是《回声的启示》,通过一个小孩和小山之间的对话,写一篇比喻类比型的文章;20xx年是关于世博会的话题,全人类关心的话题;20xx年是对于文化遗产的思考,所有炎黄子孙关心的话题;20xx年《面对大海》,思考人生的问题;20xx年的《杂》,涵盖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是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
由此可见,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完全脱离了抒发个人情感,诉说私人事情的范畴熏在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胸怀祖国。有些同学不了解高考作文导向的改变,他们对于写个人情感能写得十分细腻、生动活泼,但是对于写大气的话题却无能为力。有些学校老师要求学生写随笔,但是这些随笔还是没有跳出个人情感的小框框,写的不是现在上的热点话题,不能提出自己的个人感受、见解,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如何写出的作文
■考生平时应关注生活、关注、关心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心时事,只是生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那一定是不能适应高考作文的要求。
■现在的高考题目都是要求写大气的文章,不是小家子气的,但同学不会写站在非常高的层面上来看现象的文章,往往写到现象就会联系到自己。
当然大气的文章也不是通篇写些空话大话套话,不是唱豪言壮语。所谓大气的文章,就是要在大背景下来思考,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来写,这才是真正的大气。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类型均是要求以议论文为主。20xx年的《面对大海》,虽然要求文体不限,但一般学生还是以写议论文最为恰当。有同学认为写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结论,这其实是议论文中的伪劣产品,这样的议论文缺乏层次感。议论文的价值所在就是要解决人们某些思想认识问题。要注意提出的观点是不是很有见地?值得读者思考?引用的论据是不是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的?
■注意到题型的多样。
●材料作文。1998年作文题给的是一个长材料,这个材料可能有多种角度,就要求学生自己提炼出一个角度,再根据这个角度来写文章。
●话题作文。20xx、20xx、20xx三年都是话题作文,今年春考也是话题作文,考的次数最多。
共同点:题目和所附材料都限制了作文的内容;不同点:材料作文必须要扣住材料,在材料给予的范围内运行,不能提炼出观点后就扔掉了材料;话题作文在切入话题限制的文章内容后,对于前面所附的材料就可以扔掉不管了)
●比喻类比型作文。只要了解比喻类比型作文要求,就很好写,最主要的是不能拘泥于题目字面,要考虑哪些现象是和题目一致的。
●驳论文。1998年的作文题目是驳论文,不少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却偏软,缺乏驳论的力度。
高考作文是有限制的,因此审题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审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文体。碰到没有要求文体的考题时,就使用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不要轻易冒险使用不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⑵文章的内容,就是文章应该涉及到什么内容。如20xx年“文化遗产”中究竟什么才是文化遗产,家里的并不是文化遗产。
⑶文章的重点。文章的重点就是文章的针对性、写作意图、文章的价值,要想人所想不到的。如写到“我的理想”,再提、张海迪、陈景润等等这些人物,说自己的理想与他们相同,过于落入俗套,就很难得到高分。
三、写作角度欠佳
高考作文一般都会提供好几个角度供考生切入,考生要选一个好的、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进入。如去年的“杂”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但有同学面面俱到,把文章写成了大杂烩,没有选准、选好角度。
好的角度应该包括如下一些: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角度要小、具体;
■角度要有新意,不要老生常谈;
■自己有话可说,有道理可谈。
小作文:重在审题和表达高考一次考小作文是在1999年,今年的高考很有可能会再考小作文,会是写一个场面、一件事情、改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件事情等。
对于小作文,同学们更要注意审题。1995年的小作文要求介绍一家小店。这个要求中可以首先确认文体是说明文,写作对象是小店。有的同学一味写小店的小,就忽视了题目要求的“介绍”,是要介绍小店的特色,不是仅仅写“小”。另外由于文章短,特别注意不要有错字病句。
要注意作文文字要端正、整洁,不要写龙飞凤舞的草书,这样会得不到高分。
写高考的作文 篇2
当果实成熟后,我们采摘瓜果的脚印;成功时,背后一次次失败的脚印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题记
脚印,无处不在,脚印,任何人都拥有,有的脚印是有形的,有的脚印是无形的,当我们成功时,请你们不要忘记,背后那一串的脚印就是你们成功的见证,是你们付出汗水的见证,是你们在失败时不低头的脚印。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春风的脚印。
当春天来临时,草地上棵小草直起腰时,是春风唤醒了他们沉睡已久的心灵,让他们朝气蓬勃的成长,是春风扶起了小草的腰板,让他们笔直的站在春天的面前,迎接新的挑战。春风,在草地上留下脚印。
当小溪的冰融化时,是春风,融化了他们厚厚的外装,融化了他们冰一样的心,让他们有火一样的心去迎接春天。春风,在小溪的成长中留下脚印。
当果园里,果树茁壮成长,散发出迷人的气味时,是春风抚摸了他们,脱去了穿了一冬的厚厚的大衣,脱去了身上的银装,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外表。春风,在果园中,留下了很多的脚印。
当春雨来临时,是春风提醒雨使者的到来,让雨使者滋润时间的万物,正是春风默默无闻的做着起间接作用的雨使者。春风,在下春雨时留下了脚印。
春风为春天的来临奠定了基础。春风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收获了属于他自己的脚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串脚印吧!
写高考的作文 篇3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
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写高考的作文 篇4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陶渊明大约是很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植朗贤。
最偏科的高考状元是2012文言文部分的话,不是一个特别好提高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句式和常见字的翻译是平时的积累,想要突击难度不低,主要选择题别丢分,这个基本就是送分的,多练练就好,考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又是考名词)。年广东省文科状元,植朗贤,他的总分632分,其中语文150分,但是数学37分,英语145分,文综300分。
语文满分,数学37,看来他选文科也不是没有道理。偏科属实太了。因此也就有了最偏科的高考状元之称呼。
高考语文分是满分,150分,已经有好多个满分了,最牛的高考生
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 英语:150分 数学:148分 理综:300分 总分:748分。数学两分,不知道是不是有道选择题忘写了。
2、王端鹏(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 英语:142分 数学:149分 理综:300分 加分:20分 总分:749分。不愧是孔子的故乡出来的人才。
3、黎雨佳(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分成绩720分。
而且最可怕的是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要是她能多做对一道选择题,那是不是超过满分了?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总分是750分。1998年张镇风同学获得了全国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总分:748分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总分:748分。张镇风,在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材料。从1998年高考开始,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此类试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它在高考测试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有关试题。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A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其他四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既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4题(题略):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仅仅观察这些散文阅读赏析题,就可以发现,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
例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要能从原文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个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中的第二点:“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过,要写出中的另外两点,还必须考虑结构、主题等方面的情况。
1998年: 七、作文(40分) 42题目:一本好书给我的启示 要求: 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02年: 七、作文(50分) 61题目:朋友 要求: 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成考历年语文作文题目
其中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这个是最厉害的:
可能与不可能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人的决心!只要拼搏就有逆袭的可能。高考作文是有满分的,但大部分都离满分十分左右,语文分每一年都不一年,大概130分就很好了
150
古诗词鉴赏最容易提分了,拿到8分及以上不难的,这个你多做做题就好,一般题比较简单,第二问分析相对有深度,需要理解了古诗词的涵义,题型也就4种,你多练几道就掌握了。
现代文作为主要得分点,多锻炼吧,感觉你投资在文言文上的时间和回报不成正比的。看你的分数,应该不只是文言文部分吧,应该还有其他薄弱的环节,反正古诗词是可以快速成效的,选择题不要出错(最多错1个),应该达到115+还是可以的。
我不是高考语文逆袭多青春美丽的于老师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少年多情的孟凡偷偷地爱上了于老师。这有违常理的情感让他困惑迷茫,善解人意的于老师发现了孟凡心中的小秘密,耐心巧妙地帮助孟凡化解了他心中的困惑……厉害的那种,曾经考过低分,高考的时候分数还可以,具体成绩就不提了。
就语文来说,成绩是个浮动很大的东西,不像别的学科那么稳定。可我看了你说的问题,古文和古诗词鉴赏,算是开放类题型了。
背诵部分,每天多花时间去背,去熟悉,一定要做到高考的时候不因为这种能够稳拿的问题扣分。
理解部分,就是要花时间把古文古诗的含义再捋清楚。我不是江苏考生,你们的题型我不太清楚具体情况。但是高考试卷一定是大同小异。你要把课内的古文都看懂,弄明白作者何意,弄明白诗词中的各种意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象。再多看看试卷的标准,找找有没有所谓的套路。
高考试卷虽然不是有很明显的套路感,但是有很多答题技巧和词汇,你都要适当的掌握。这样对你的提分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120比较困难,上110就该满足了,我当年考的还行,也就113而已。
补补课 高考语文技巧方面新东方的玮老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