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法如下:
邱慧芳56式太极拳教学 邱慧芳太极拳5到6课程
邱慧芳56式太极拳教学 邱慧芳太极拳5到6课程
邱慧芳56式太极拳教学 邱慧芳太极拳5到6课程
1、松静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或背后,右脚脚尖外摆45。上体正直,双腿屈蹲(下蹲幅度不宜过大,保证膝盖不超过足尖),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缓慢提起左腿向前方迈步。此时注意以膝领腿,略绷脚尖并前探,同时要松胯、圆裆、重心下沉。
2、左脚以脚跟先落地,撑稳身体后右腿发力蹬地,将右腿撑直,同时左脚变为全脚掌着地形成左弓步,重心落于双腿之间。注意左腿弯曲程度仍以膝盖不超过足尖为准。
3、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右腿,即回到成左弓步前的姿势,左脚跟点地,脚尖翘起,右腿屈蹲支撑身体重量。
4、左脚外摆45。,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脚全脚掌落地,缓慢提起右腿,向前方迈步(与之前左腿要领完全一样)。
5、(与上述第3点一样,只是换成右腿。)右脚以脚跟先落地,撑稳身体后左腿发力蹬地,将左腿撑直,同时右脚变为全脚掌着地形成右弓步,重心落于双腿之间。
6、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左腿,即右弓步前姿势,右脚跟点地、脚尖翘起,左腿屈蹲支撑身体重量。
7、不断重复上述2至7的动作内容。结束收步时,如左腿在前,则将右腿前收,反之则前收左腿。
1.起势(分脚开立)(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1.弓步举拳 2.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穿掌) 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 56.收势
1、预备势
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 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 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扩展资料:
杨式太极拳风格: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五十六式陈氏太极拳拳谱
一、起式
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弓步展臂
十、提收
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 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 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二十二、 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 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5、绕臂擦掌,6、马步提手
三十二、 前招
三十三、 后招
三十四、 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2、转身捋按,3、收脚摆掌,4、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
1、提膝穿掌 , 2、落脚踏按,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左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
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
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
五十、 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 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
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拍脚
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扩展资料: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杨氏太极拳紧随其后。
参考资料:
1、预备势+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5、单鞭+重心后移身,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复向右转送右腿,脚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起式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杨氏太极拳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劈架子
18、翻花舞袖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第二段
22、云手(向右)
23、云手(向左)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第三段
28、指裆捶
29、白猿献果
30、双推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第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式
扩展资料: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参考资料来源: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十字手法不变尽,抱虎归山采挒成。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势顺锋人,金鸡占。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势完成。
扩展资料:
太极剑
传统杨式太极剑套路共55式,十三种剑法,属内家剑法,内家剑法的特点是剑走轻灵,尚巧轻,以静御动,后发先至,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太极剑套路结构正是以此为原则,剑法细腻,结构严谨,演练起来轻柔和缓,舒展优美,攻防结合,精气神合而为一。
故在练剑过程中要求剑法分明,剑式准确清楚,动作整洁,形象逼真 通过经久练习,自然达到用剑之妙。太极剑运动在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太极剑运动显示了的魅力和价值。
太极刀
(杨氏太极刀的特点为前剑后刀,与一般的刀不同。刀法也是刀剑合一。)
杨氏太极刀属杨氏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源于杨氏太极拳,其演练方法和要领以及风格特点与杨氏太极拳基本相同,再配以钢刀,更显得刀姿潇洒利落,神态威武雄壮。
太极十三枪
自杨班侯被其母令他去掉枪头后,不少杨家太极门后辈亦随之。今日所谓太极杆,实际上是太极十三枪。
它内容丰富,动作简洁,枪法突出,适合于中、老年人健身。在功夫练习时要体现太极拳类的特点,要有柔中寓刚、绵里藏针、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下面是杨式56太极拳口诀
段
1、起式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杨氏太极拳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劈架子
18、翻花舞袖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第二段
22、云手(向右)
23、云手(向左)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第三段
28、指裆捶
29、白猿献果
30、双推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
第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式
扩展资料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
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动作。
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
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
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口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不变尽,抱虎归山采挒成。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撇身捶打闪化势,横身前进着法成。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着法灵。左蹬脚踢右蹬势,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单鞭下势顺锋人,金鸡占。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上步七星架手势,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势完成。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扩展资料
练习杨式56太极拳顺序:
1、练太极拳基本功;
2、练拳架(一般刚开始练大架太极拳,如85式太极拳);
3、捏架子;
4、练推手及太极八法;
5、第五,练太极拳的其他拳架(太极拳的小架套路);
6、再次捏架子;
7、练器械;
8、练太极拳的散手、擒拿等核心内容(此点要看你在师傅心中的好感度,师傅器重你的话会教你,反之则不会教你)。
参考资料:
段
1.起式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杨氏太极拳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劈架子
18.翻花舞袖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第二段
22.云手(向右)
23.云手(向左)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第三段
28.指裆捶
29.白猿献果
30.双推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
第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式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扩展资料:
太极拳传自张三丰真人。张三丰,辽东懿州人,道号三丰,生于宋末。身高七尺,鹤骨松姿,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寒暑箬笠,手持佛尘,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太和山修练结庵玉虚宫,经书一览成诵洪武二十七年,又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书谈说不倦。
一日在屋诵经,有喜雀在院,其鸣如争论,真人由窗视之,雀在柏树,如鹰下观,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视,二物相争,雀鸣声飞下展翅扇打,长蛇摇首微闪,躲过雀翅,雀自下随飞树上,少时性燥,又飞下翅打, 长蛇又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是多次并未打着。
后真人出,雀飞蛇走,真人由此而悟,蟠如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由按太极变化而组成太极拳,养精气神,动静消长 通於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邱慧芳太极步法讲解:
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舞剧大型原创舞剧《太极》是河南歌舞演艺继《汉风》、《风情河之南》和《木兰诗篇》之后的又一力作,舞剧自三年前开始筹备,于2011年9月28日举行签约启动仪式,并开始创作排演。
风格特点:
1、太极剑是属于太极拳门派中的剑术,具有太极拳和剑术两者的风格特点。太极剑作为太极拳系列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剑术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成。
2、“四十二式”太极剑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动作柔和、舒缓,美观大方,体静神舒,内外合一。易学易练,运动量适中,祛病延年,健体强身。
作者:
邱慧芳为武术运动员,世界太极拳冠军,其合一,淡定自然,松静洒脱的风格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习练者的喜爱。
邱慧芳,1975年2月出生,湖北黄石人。武汉体院毕业后,1996年进入前卫队。1993年开始从枪、剑改练太极拳,1998年全国锦标赛中分别夺得太极拳、太极剑的铜牌。在同年的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中,她获得太极剑和武式太极拳的好成绩。
体育频道《运动空间》栏目组来到温县拍摄大型纪录片《太极拳秘境》。该片由世界太极拳冠军邱慧芳拜访陈、杨、吴、和、武、孙六大流派名家为线索,各流派名家将对各派太极拳的特点、技法、健身作用、拆招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在温县将拍摄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将由陈小旺主讲,和式太极拳由第六代嫡传、代表人物之一的和有禄老师主讲。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左掩手肱拳
13、披身捶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右掩手肱拳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臂
28、指裆捶
29、白猿献果
30、双推掌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脚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莺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56陈氏太极拳教学口诀
陈氏太极拳是有名的'太极拳派,也受到武术界的认可,陈氏太极拳共分为56式,也叫作陈氏56式太极拳,下面是56陈氏太极拳教学口诀,欢迎参考阅读!
传说陈氏太极拳是这样来的: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 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第四段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 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
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
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
五十、 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 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
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拍脚
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
5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拳运动是源于,属于世界的运动项目,在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久远的文化渊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5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阅读!
一、起式。
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2、转身旋掌。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2、虚步刁托。3、擦脚翻掌。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怎么练陈式太极拳56式: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2、撤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转身推劈。
怎么练陈式太极拳56式: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2、转提棚臂。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2、翻转挫掌。3、翻转挫掌。4、转身穿掌。5、绕臂擦掌。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2、提膝绕臂。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2、转身捋按。3、收脚摆掌。4、摆脚。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
1、提膝穿掌。2、落脚踏按。3、擦脚摆掌。4、收脚收掌。5、提膝穿掌。
怎么练陈式太极拳56式:第四段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2、退步推掌。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2、转体摆掌。3、退步横击。
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2、歇步叠臂。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2、撩拳揣脚。
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2、提膝翻臂。
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2、提脚举拳。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2、腾起拍脚。
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2、屈蹲按掌。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2、腾插架推。
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2、马步顶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2、马步分击。
五十、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2、虚步架拳。3、旋腕外撑。4、变拳翻转。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2、丁步举掌。
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2、提膝分掌。3、落脚摆掌。4、拍脚。
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2、转身收拳。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2、虚步撩掌。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
陈氏56式 太极拳 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 武术 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56式太极拳的六个阶段。欢迎阅读!
简述陈氏56式太极拳的六个阶段
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
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氏56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氏56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
“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甚至会使你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直至放弃练拳。
古人讲:欲速则不达。练拳和小学生学写字一样,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去写。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 草书 。所以练拳也要认真,一招一式的去练,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这时就要反复得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
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阶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
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在容易出现的毛病功能之间互相都是有联系的,一个部位的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了另一个部位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及其尺度。
如松肩,松到什么程度,它和含胸塌腰有什么关系。每个要求都要掌握得适当,不能顾此失彼,太注意哪个要求都会出现偏。如放松过度就造成了丢劲,含胸过度就成了躬背。
另外,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还要将陈氏56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表现出来,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螺旋缠绕等。使自己在演练的时候能够具备这些特点,这就完成了正架子阶段。
三、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氏56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
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这个阶段要使每个定势做到姿势舒展大方,身法中正无偏,重心及手法准确到位。也就是将每个动作精雕细琢,如机械加工一样,由毛胚到粗加工到精加工,不毫厘。
将拳论中讲的“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外三合贯穿在各个姿势中。
每个拳势都按照站桩的形式体会身体各个部位是否到位,用意念内劲贯穿于四肢,并通过这种静止的劲力训练来增强腿部力量,使下盘根基坚强有力,稳固扎实。
整个拳架经过调整后,使动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作,气行周身,劲达四梢,上肢轻灵活、下肢松沉稳,这就完成了捏架子阶段。
四、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这个阶段是将捏架时定型的标准定势动作按照: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达于梢节的拳论要求将其连接起来,使每个姿势在运行当中不用调整就自然松沉到位。
定势时通过松肩、沉肘、坐腕及周身放松下沉以达到气贯周身,力达梢节之效果。
在连接上要做到如环无端,环环相扣,节节贯穿,注意不要出现断劲,即使掌握不好,也要做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连。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 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通过了顺架子阶段的练习,使外行与内气相结合,做到内气不动,外行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行随气而动,演练时以意念引动内气,以内气催动外行,使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
五、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时就可以进入拆架子阶段,拆架子是在拳架工整大方,姿势标准规范,功底扎实稳健的基础上将每个姿势动作拆开来进行剖析,也就是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道所以然。
既要了解每个动作的意图,知道每个拳势的攻防含义和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还要知道每个用法的。
实际上是从技击角度去分析太极拳的实用价值,使自己对太极拳有一个更深一层的了解,包括要进行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的训练。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而后要将一些主要用法抽出来进行单式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实战技击水平。后能因势利导,避实击虚,随即应变地制服对方。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氏56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氏56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这时就有了自我纠正动作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不顺之处,就可根据拳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变散乱,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指导方针,将腰腿做以调整,使之顺随自然。
定架后要下大功夫苦练来增长自己的功力,并且要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杆子、单式发劲,及一些器械练习,还要多进行对抗性推手练习,来检验拳架、内劲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
由以前练习之注意外三合深入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后做到周身处处相合。
逐渐使自己形成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间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的巩固运动体系。通过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久之则自然会成功。
陈氏56式太极拳的特性
陈氏56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以上为陈氏56式太极拳的要领概括,练习者需记住并灵活运用。
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跨,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六个阶段相关 文章 :
1.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的六个阶段
2. 陈式太极拳56式学习的三个阶段
3. 陈氏56式太极拳谱
4.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
5. 56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6. 陈式56式太极拳第五段动作的行气法练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