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

学历教育 2025-04-24 10:17:24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是什么?

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审计的含义和作用都不一样。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的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approach)、内控导向审计(internal control-oriented auditing)、传统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ing approach)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risk-oriented strategic-s auditing approach)几个阶段。 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归纳一下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的特点与区别,与各位同仁共享。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


审计模式比较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

内控导向审以上内容参考:计

对审计风险考虑的内容和范围

会计系统和程序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

对风险的评估结果

先分析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报表项目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再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与评估

对内部控制的运用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的一部份内容

对审计风险的处理

在抽取样本实施实质性程序时考虑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管理部门为降低经营风险而采取的方法和行为

控制活动,通过测试内部控制,提出有关建议

报告的重点

风险降低的充分性、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

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

建议提出新的或改进的控制制度

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提出的建议直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问题

建议加强内部控制或增加新的内部控制,建议增加的控制点多,有阻碍正常程序运转的可能

审计的方法

既了解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又考虑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没有充分重视和运用分析性测试,只了解内部控制的局部,如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希望采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什么?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的依据

知识经济对审计职业的挑战,审计职业界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现只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走在前列。1997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小组出版了研究报告《以战略系统观组织审。计_》,提出了毕马威的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wcess)审计模式。这一审计方法首先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然后,以五个原则(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和持续提高)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出关于剩余风险的结论及其对审计的影响;,用剩余风险来指导实质性测试.从而自下而上地完成审计工作。可以说,毕马威的这一审计模式已经体现了关注企业内外环境的思想。与此同时,其他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与学术界联手开发新的审计方法。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经营审计”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审计创新”为名开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形成了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的系统方法,简称BEAT(business environment ysis template);普华永道会计

(1)风险评估程序。

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普华永道审计方法”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AS/2”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些审计模式虽然在具体的结构性框架上存在细微的异,但基本原理相同。可以说,国外职业界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探索,为注册会计师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促进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正是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归纳审计实务做法的基础上,对原有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修订,也是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完善。

内控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风险制度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企业是否建立了能够确保人力资源得到经济、有效利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这类制度的实施状况,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审计的隐含设是存在管理实践,如果依照管理实践确定的制度或公认管理原则能够有效地付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就有可能经济、高效地发挥作用。导向:从分析风险出发,是否有制度控制这些风险,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梳理既有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切审计风险评估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审计的区别

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含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做为审计工作的主线,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一种新型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主线,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导向审计保留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下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但是放弃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下被审单位同审计人员“无利害关系”的设,将风险评估贯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经济审计结合的原因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经济审计从广义的角度上看,经济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经济审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狭义的经济审计从经济活动入手,通过审计来正确评价干部在任职期内对经济职责、遵纪守法等的履行情况,其结果能为组织人事、监察机关调整、任免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审计的含义和作用都不一样,但是他们两者经常互相结合使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审计人员向被审单位提供管理建议增加了不少机会,从而使审计服务有了更多的增值,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根本目的还是使审计人员更为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故将其与经济审计相结合还能提高审计效率。

将风险导向审计与经济审计相结合有利于事先确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据此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一)审计工作

(二)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经济审计结合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经济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会加大审计成本在和控制测试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注重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更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经济审计也还没有相应的审计程序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的条件

(三)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执业理念的改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这两种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审计模式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原有审计模式的淘汰和消亡,而是意味着在实施审计时有了更多的审计模式可供选择。风险导向审计比其他审计模式的内容要广泛,不仅要了解客户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内部情况,还要了解行业风险、相关法律、外部环境等,对风险因素的考虑比较全面。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逐项评价客户相关的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基础下考虑是否接受委托。

2、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3.风险评估程序不同: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4.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客户置于一个人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因素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将客户的经营风险植入本身的风险评价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的需要,就在于其原有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意义

个人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信息和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事务所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它自身也是“经济人”,在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的同时,使其获得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所在。当今世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竞争的压力、经营的变数、利益的驱使,容易诱发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因。这种情形下,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执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从高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因素,科用风险导向型审计。具体而言,就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经济相同,但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即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其特点在于实施审计程序都取决于对检奄风险的评估。审计结合的可行性

风险导向审计时代的背景是21世纪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涉及判断和估计、可能引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大为增加等。

为什么现代审计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四)形成审计意见,内部控制制度完成审计评价

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你了解审计发展史,就会明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以前的时候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去查企业的帐,耗时耗力。效率不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风险较大。因为在上个世界,审计中寻在诉讼大爆炸时代,即审计失败导致很多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原来的账项基础审计变为风险导向审计,即首先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在选择审计方式。这是发展的必然。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结果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性质不同,含义不同。

一、性质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量化分析来确定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和检查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制度审计的二、含义不同: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