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目标_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20修订

学历教育 2024-11-10 09:55:18

20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目标_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20修订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目标_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20修订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目标_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20修订


体育课程标准是什么?

体育课程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情趣和积极态度,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认真积极参加,能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运动,并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并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锻炼。

体育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作了更为具体的细化,并分别从身体的发展,规范的行为,康乐的习惯运动的技能,民族的振兴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例如在身体的发展方面,其小学的目标是发达器官,初中的目标是锻炼体格,肢体反应灵敏改进不良姿势。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内容,体育课程标准将中小学划分为六级,即一级到五级对应1-2级(下级),3-4级(中级),年级。5-6(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预期的学习结果。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习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运动原理、体育文化、体能、运动技能、裁判与规则等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科学锻炼、合理膳食、卫生习惯、安全行为、疾病预防等。

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强调本门课程的崇高追求,即通过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到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五个目标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适应,具体目标为:

1、运动参与领域学习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学习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育;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学习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适应领域学习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2022

1.坚持“健康”,提炼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炼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

初中体育

2.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

2022年版课标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3.着力创新改革,完成四个转变

初中体育项目

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 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

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

关于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如下:

近日,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

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武汉体育学院柳鸣毅关注到,在新课标中知识型课程进行了调整,比如体育、思想品德等,让课程更加均衡。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

让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校园

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新课标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 。

2、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扩展资料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的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课程四大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小学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如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当前是: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