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考人数是多少(今年高考人数统计)

学历教育 2025-04-21 10:33:54

今年高考生有多少

今年高考生有多少如下:

近期高考人数是多少(今年高考人数统计)近期高考人数是多少(今年高考人数统计)


近期高考人数是多少(今年高考人数统计)


近期高考人数是多少(今年高考人数统计)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万人,已是连续第五年破千万。201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75万,随后高考人数增加到2019年的1031万,2020年的1071万,2021年1078万,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创历史新高。

根据发布的历年数据,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人共有六次,有意思的是,六次当中有两次“连续三年过千万”:

2007年(1010万)、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和2019年(1031万)、2020年(1071万)、2021年(1087万),其中,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1050万,保持纪录12年,直到被2020年(1071万)打破。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68.4万,云南省39.93万,四川省超80万,甘肃省24.78万。

据青年报,对于近年来高考人数连创新高,教育学家熊丙奇此前表示,评价高考竞争激烈程度要看高考录取率。虽然高考报名人数增加,但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率不减反增。实际上,高考人数的连年增加,除了高职扩招、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考人数增加的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复读,近年来还出现高分复读的“新动向”。

这与用人中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导向是有直接关系的,高分复读进名校,主因就是“学历”与“名校情结”。“唯分数”与“唯学历”的结果是一些学校不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以及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象。

随着高等教育变得普及,大部分高校的招生录取门槛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每年会有超千万的大学生顺利获得文凭走向,不过,是否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货真价实”则另当别论。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避免出现“学历泡沫”,让每个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2022高考人数有多少人

2022高考人数有1193万人。

2022参考人数:

据统计,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115万,设普通考场33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102万人。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外语选考语种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的一种。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须参加英语听说考试,英语听说考试由各省自主命题、单独举行。

考试时间:

语文:6月7日上午9点到11点。数学:6月7日下午3点到5点。文综或理综:6月8日(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高考考前的注意事项:

1、高考前的饮食

高考前的饮食问题应该是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家长总是调样的给考生做吃的。其实高考不需要在饮食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高考的能量消耗,和平时上课的能量消耗比较来说,不多。不需要额外吃喝东西,就是平时吃什么,高考前的饮食和平时不多就行。

2、考场熟悉

高考前准备工作之一,前一天都要去熟悉考场。如果在本校考试,当然就没问题。如果考场在外校需要熟悉路径,考室的位置,座位的位置。特别注意厕所的位置,不要有陌生感。

3、心理调节

高考将至,不少考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甚至出现身体不适,这种情况往往是由考前焦虑所引发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4、考试规则

在考前一定要记住高考的规则,不要带考试禁止的东西进入考场,考号、姓名要写在规定处,不要勿带草稿纸等出考场。考号姓名以及答题卡涂写方式可以在平常的模拟考试中演练。这是高考注意事项中重要的一点。

以上数据均出自光明网。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多少?

高考人数未来十年逐渐递增!

根据公布的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统计来看,2020年高一年级(2022年应届高考生)人数为8767742人,但实际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人。

统计人数只是报名人数的73%,剩下的27%的人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里面还包含了对口招生、高职单招(中职生的高职高考)、复读等人数。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超1230万,后年或达1300万人!

2023年报名参加高考对应的是2020年高一新生,招收人数是876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如果参照2022年新增的数据,加上353万人,高考报名人数约1230万人;如果呈现递增趋势,或达到1万人,这将比2022年高出至少40万人。

这或许不是高考报名人数的峰值,根据2022年5月公布的同济数据,2021年普通高中招收高一新生905万人,比上一年再次增加29万人,如果按照2022年的高考数据推算,2024年高考人数或达到1300万人。

高考报考人数的持续增加,原因是多方面,一是普通高中高一新生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其次是部分考生选择复读,甚至多次复读,由此导致的复读人数持续增加;三是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原到海外就读的学子暂停了留学。

今年高考人数有多少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1、河南省2023高考人数。

河南省成为2023年高考生源为充沛的省份,其高考报名人数超过了山东省。共计131万人左右。

2、山东省2023高考人数。

2023年山东省高考报名考生98万人,其中春季高考26万人,夏季高考72万 人。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考生67万人,比2022年增加7万人。

3、河北省2023高考人数。

河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86.2万人,其中,统考类75.2万人,对口类11万人。2022年河北省高考报名75.人,相较于去年,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约10.9万人。

高考人数逐年增加的原因:

1、教育普及率提高

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从而使得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

2、经济发展和变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迁,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高等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意义,因此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参加高考以争取进入理想的大学。

3、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也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不少地区进行了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化政策的实施,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加了高考的参与人数。

4、竞争压力

现代竞争激烈,许多人认为高等教育是获取更好就业机会和提升地位的关键。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力,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参加高考。

5、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地区或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导致学生选择参加高考来争取进入更好的学校和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2022年高考的人数有多少?

70万人左右。

2022年高考,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总报名人数是1193万人。比2021年高考1078万人,净增长约115万人。

而实际上,参加2022年夏季高考的总人数是947万多人,约占全国高考总报名人数的79.38%。即4/5左右。

各省高考人数表格如下: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15年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9年,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2021年2月19日,发出《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今年高考的考生人数是多少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115万人,无论是净增长人数还是总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高考,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总报名人数是1193万人。比2021年高考1078万人,净增长约115万人。

而实际上,参加2022年夏季高考的总人数是947万多人,约占全国高考总报名人数的79.38%。即4/5左右。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相比去年多了7万人。考场、考务人员数量相应增加。

2021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均有增加,从整体趋势来看,突破千万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更有可能再创新高。

从目前公布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多个省市上看,河南考生依旧破100万,稳居:广东考生接近80万,排在第二;四川、河北、湖南、山东考生都超越50万;上海7万考生,创近几年新高。

高考的历史和意义是什么?

高考,全称为高等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高校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考生认证和升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成为了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考试。

高考的意义在于,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考试,将考生的文化水平等基本素质进行系统评价和比较,客观、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保证教育公平和公正,适应经济发展和分流优化的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