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哪里的 昆曲是哪里的曲种

学历教育 2025-04-07 10:32:59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昆曲是哪里的 昆曲是哪里的曲种昆曲是哪里的 昆曲是哪里的曲种


昆曲是哪里的 昆曲是哪里的曲种


1、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2、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可低估,昆曲集文学、音乐、美术、园艺、舞蹈等之大成,成为有史以来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样式。既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个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

3、昆山临近苏州和上海,交通便捷,且有着悠远的艺术传统。元明以后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娱乐活动迅速繁盛,并涌现出一批以顾坚、黄幅绰、顾阿瑛、魏良辅、梁辰鱼、郑若庸、张大复、陶九官等等为代表的音乐家、作家和艺人。他们对于昆山腔、昆曲、昆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昆曲的生存与发展,也有赖于大量狂热痴迷观众的追捧。有钱有闲,才能使昆曲长演不衰。

昆曲到底发源地是哪儿?

昆曲到底发源地是苏州昆山。

昆曲(Kun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扩展资料:

600年前,江南巨富顾阿瑛在绰墩山一带筑玉山佳处,广邀天下文人雅集,30余年间100多次雅集,留下五千多首诗词,相当于整个元朝全国诗词的二十四分之一。“玉山雅集”也因此被称为三大雅集之一。

在这样的氛围中,昆山“土腔”提升、融合为昆山腔,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剧”的演变。

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认为,恢复曲会,在古色古香的玉山佳处原址聆听昆曲,不仅为“昆虫们”搭建交流平台,也是对诗词歌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挖掘和保护。

在巴城有许多与昆曲密切相关的遗迹:1200年前,个唱昆山腔的黄幡绰在巴城;600多年前,昆山腔雏形诞生的“玉山雅集”在巴城,个拥有昆腔私家班的巴城人顾阿瑛;400多年前,个把昆曲搬上舞台的巴城人梁辰鱼。

近代,救昆曲于危难的昆曲传习所创始人之一吴粹伦??保护好这些资源,才能让昆曲“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曲会上,老中青三代专业演员及业余曲迷们,在唱念做打中演绎昆曲的百转千回、悠远流丽,将杜丽一往情深、花木兰的机智勇敢、伍子胥父子情深等刻画得入木三分,深深吸引着台下的曲迷们。

参考资料来源:网-焕发昆曲新生命力昆腔源头再现重阳曲会

昆曲是哪里的地方戏

昆曲,是江苏苏州昆山的地方戏。

昆曲,一般指昆剧。发源于苏州昆山。昆曲在2001年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扩展资料

昆剧(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 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是苏州昆山的地方戏。

昆曲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部分——戏曲文学(诗)、戏曲身段(舞)、戏曲音乐(歌)。欣赏昆曲,就得从这三个方向来了解这门艺术。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搜狗问问

拓展资料: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

昆剧是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

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

2001年5月18日,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

上个世纪50年代的调查表明,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68个,而到1982年编撰《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时的调查资料统计,全国共有317个戏曲剧种。由戏曲剧种的大幅“缩水”,我们看到戏曲艺术传承所面临的困难,感到戏曲剧种的保护任重道远。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的声腔剧种

产生与江苏昆山一带,比较老的剧种.

昆曲来源于昆山 现在昆曲分为好多种 有苏昆 湘昆 北昆等等

昆山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开启一场“昆曲回家”的“长跑”——

风华20载,水磨腔浸润故里

20年前,昆曲入选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推向世界舞台。20年后,昆山以“百强县之首”和“昆曲故里”的双重身份,向全国乃至世界唱响一曲“青春之歌”,展示出一条绽放时代华彩的“昆曲之路”。

羌笛弦管600年,古老的水磨腔婉转成历史的河流,流淌着城市的文脉。昆山不遗余力传承弘扬,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扎实推进昆曲艺术与城乡经济、江南文脉、全域旅游、城市风貌协调发展,激发城市新活力。

在昨天举行的昆山市庆祝昆曲入遗20大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说,昆山持续加大对昆曲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断丰富昆曲展示平台,使昆曲成为昆山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为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无处安家”到处处为家

广辟“良田”播撒昆曲火种

再一次来到昆山,穿梭忙碌于昆山当代昆剧院和各种昆剧排演场馆间,京剧院一级导演、昆山改编昆剧《浣纱记》导演徐春兰仍有不少感慨。“即使是一所乡镇小学,也有古色古香的排练厅和精致漂亮的舞台,昆山对昆曲的喜爱随处可见。”昨日,参加完《浣纱记》发布仪式的徐春兰说。

岁月无声,见证一场使命的接力。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挂牌成立,填补了昆曲的故乡没有专业昆剧表演团体的空白,也成了第八个昆剧专业院团,从此开启了昆曲在昆山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征程。

回忆20年前的情景,曾受邀担任剧院兼运营总监的昆山籍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感慨道:“除了一个藏身于亭林园内的小型昆曲博物馆外,很难再见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昆曲场所,面临在故乡无立身之地的尴尬。”

从“无处安家”到处处为家,折射的是昆曲在昆山20年来的发展变迁。昆曲入遗的喜讯传来,长期埋头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昆山,在深入调研、潜心规划、精心设计之后,开启一场“昆曲回家”的“长跑”。

昆山加大经济反哺文化力度,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6.5亿元,其中专门用于昆曲保护传承资金1.77亿元,在昆山全市范围建立健全多业融合、文教结合、部门协同、城乡一体的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市、镇、村(社区)昆曲传习基地,广辟“良田”播撒昆曲火种。

在亭林园打造实景“园林版”戏台,投用昆山大戏院梁辰鱼昆曲剧场、昆曲学社、昆曲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市级昆曲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特点

1、昆剧表演的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2、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3、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曲起源于苏州昆山。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剧坛近300年。

昆曲释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戏曲发展

昆曲的成长代表了戏曲的成长,原名“昆山腔”,是戏曲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由宋元朝时的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后逐渐推进、衍变成为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古典戏曲的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