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因撰写《史记》而闻名于世。而《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不朽巨著。
太史公与《史记》:不朽史笔,千古传奇
司马迁出身名门望族,早年受学于孔安国,饱览群书。汉武帝时,任太史令一职。元封三年,因受李陵案牵连而遭受宫刑。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司马迁立志著述《史记》,以宣扬自己的才华和治国安邦的理想。
《史记》以黄帝为起,以汉武帝太初四年为终,共130篇,52万余字。它以人物传记为主,兼及各方面的历史史料,融叙述、议论、散文的特点于一体。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报任安书》)的思想。他博采众家之长,穷搜天下文籍,广泛访求当事人和遗民故老,力求史料翔实准确。
《史记》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纪传体编撰方式。司马迁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集中于一篇或多篇传记中进行记述,从而摆脱了以往编年史的局限,使人物的性格、心理、事迹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同时,《史记》还大量引用了各类文献、典籍和传说故事,使全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感人。
此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大胆地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他敢于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歌颂忠臣良将的义举,表达了“究当世之流,略察古人之意”(《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写作宗旨。
《史记》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各代读者的推崇。班固称其“爬罗剔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后人评之曰:“盖古今著述,未有如《史记》之博大精深者”(章学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