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2广东数学高考题目_2012广东高考试题数学理科
2012广东数学高考题目_2012广东高考试题数学理科
2012广东数学高考题目_2012广东高考试题数学理科
1.的含义与表示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的子集。
(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含义。
(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了解指数函数 ( ,且 )与对数函数 (a>0,且a 1)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 .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 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 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 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 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定理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定理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定理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定理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定理、公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 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空间直角坐标系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五)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六)统计
1.随机抽样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平均数和标 准。知道平均数与标准是样本数据基本的数字特征。
(3)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4)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七)概率
1.与概率
(1)了解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定理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所含的基本数及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弧度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 的图像,了解三角 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值和最小值、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 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九)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 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 问题。
(十)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的三角函数公式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的余弦公式。
(2)会用两角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的正弦、正切公式。
(3)会用两角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和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十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
2.等数列、等比数列
(2)掌握等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 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 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
1、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2、简单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
(4)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其平面的法向量。
(2)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和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问题,了解空间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十七)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y=x, ,y=x2,y=x3 , 的导数。
(2)能利用以下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符合函数(仅限于形如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C为常数) ( )
( )
( )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1:
法则2:
法则3: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 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2) 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十八)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演绎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十九)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十)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1)理解排列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式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十一)概率与统计
1、 概率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队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2)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相互的概念,理解n次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方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2、统计案例
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
(1)性检验
了解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2)回归分析
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的应用。
(二十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 坐标系
(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
(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十三)不等式选讲
1、 理解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1)
(2)
2、 会利用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568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621 585 564 557(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 以上是2011-2007共5年的理科一本分数线,楼上讲得有道理,评卷过程真的是黑箱作的,会人为地纵分数。从今年的试卷难度看,估计分数线应该比去年高的,比较合理的应该是580分左右。
作为广州市前六所中学的应届生
篇章易读但是题难做 这是英语给我我的感觉
至于语文 除了将断句题换成翻译题 其他还算正常
至于数学 选择填空大家应该都没问题吧 一道大题反而比较简单
至于理综 与平时周测不多 除化学实验探究题和物理一道大题有些面生
综上所述
个人认为 理科重本线在600分左右
其实数学有那么好做么,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在后三问栽了跟头,没多少个人做的出。今年英语比上年难多了,而且理综虽然比上年简单,但也有一定难度,生物就有很多陷阱啊,觉得英语和理综总平均分应该不多,估计就是比上年高一点,理科重点线575-585之间吧
理科重本580左右,数学太易,英语不难,语文为历年来偏难的一次,但是人语文都不会留白卷的。理综题型较新,与考生平时做的题型有所不同,注重动手实验与探究创新能力,生物两题的实验步骤会难倒不少考生;化学也来了个有机实验,这两科会耗费考生很多时间,而物理计算题却没有上年的难。总的来说主要是数学拉高了今年的分数线。考完数学笑着出考场不一定是好事~因此会比去年高。大概就这样吧~
正常改卷,理科一本线应该在600~610之间,不过,据说从严改卷,可能在590~600之间
11届的师兄也全看过今年的试卷了,很负的告诉你,一本线在590-600之间,光数学一科就能拉高20分以上
具有关的消息2012年大概是理科 本科一批593 本科二批A 521 本科二批B 489 本科三批A397 本科三批B 356 文科 本科一批 602 本科二批A 556 本科二批B 503本科三批A 458 本科三批B 374 望采纳! .
我也是这届考生,这几天在研究历届分数线,个人感觉这次难度比较接近10年啊悲摧,我们班同学普遍估分都很高(牛X的有估到自己700+的),所以楼主做好重本线605以上的准备吧
哥估计585到595之间!今年的比10年难但比11年容易,估计就这样啦!不过还要看各位考生今年脑袋正不正常了。
考纲是要学校买的吧,我们当时4月才发,考试范围应该是和上年不多。我们去年那么难,今年应该不难了。大题基本上就几何出证明(求体积),数列,函数,圆锥曲线,概率。老师应该说了,你们的备考指南就是考纲,这个高二下学期应该发了。不过我个人买了考(1)理解等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纲也没看过,其实考纲就和备考指南说的不多,主要弄懂备考指南的题目就行。近5年的高考题也看看吧。
不难不难,前面选择填空送分一样,大题也没有题,平时写多几套试卷,我大概写了30套,高考这套没(3)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问题
so easy!!不到一小时,除压轴题外全秒。
其实高考是不难的,只是有人怕考砸了,所以误认为很难。平时做多点题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题的话)
不难不难,前面选择填空送分一样,大题也没有题,平时写多几套试卷,我大概写了30套,高考这套没问题
so easy(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不到一小时,除压轴题外全秒。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间的关系及运算。其实高考是不难的,只是有人怕考砸了,所以误认为很难。平时做多点题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题的话)
你可以用特值法,例如:可以直接令a1=1、可以算出a2=2,a3=1,a4=6,a5=1,a6=10,……,a59=1,a60=118,所有的奇数项都是1,这就是30,所有的偶数项是以2(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为首项4为公的等数列的前30项的和,求得1830
令g(x)=ln(x+1)-x,则求导后易知g(x)在(-1,0)单调递增,所以f(x)在(-1,0)单调递减(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所以选B
题目?
1?
资料可以去买历年高考试卷做做,我就是,成绩出来了,120多,知识点就是复习书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上的目录
方法是,你们应该有总复习的参考书了,首先看目录,总地了解要复习模块,什么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数列等等,然后对应的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题目,慢慢的每种类型的题目尽量弄懂,不懂的看,一步一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解题思路,看不懂的就去问老师求解题思路
再一个是错题本,这个我们老师高一就要求人手整理一本了,不过我也是高三才搞的这个,很有用,不要嫌麻烦,平时做得试卷,练习什么的是经典题型的,常错的题目抄下来(不要偷懒用剪的再贴哦),然后自己规范地做一遍,还要经常翻看找感觉,找思路,持之以恒
高三都是些复习课,上课要集中听老师讲课,尽量听懂,不懂下课追问
5年高考3年模拟是一本不错的复习资料。数学的话,你主要抓住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复合函数,数列
5年高考3年模拟是一本不错的复习资料。数学的话,你主要抓住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复合函数,数列等,这些都是会考应用题的,具体要根据情况确定。。。祝你好运
课文中的基本上都要会,当年我基本上就是主攻向量和曲线题。
考试时最主要的还是要仔细,先不要求数量,先要有质量,之后再在此基础上提高速度。
另外,送你一句话,学数学就等于吃饭,学数学而不加以思考,那就是等于吃饭另外就是广东省历届的高考试卷,多做几遍。模拟题也可以做。鉴于你成绩较
中值没有理解好。
(1)x=0,显然使不等式成立;
(2)x∈[0,π]时,a≤(sinx+1-cosx)/x;
设g(x)=sinx+1-cosx,
F(x)=g(x)/x,
因为x∈[0,π],
所以F‘(x)=(F(π)-F(0))/(π-0)=2/π,
所以F'(X)>0,F(x)单调递增,F(x)的值为F(π)=2/π;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内(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容:
若函数f(x)在区间[a,b]满足以下条件:
(1)在[a,b]连续
(2)在(a,b)可导
则在(a,b)中至少存在一点f'(c)=[f(b)-f(a)]/(b-a) a 使f(b)-f(a)=f'(c)(b-a) 成立,其中a 问老师去 参加江苏2003、2010、2012,以及广东2011。2003年,葛军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工作,江苏数学全省均分43(满分150)。2010年,葛军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工作,秒杀52万高三考生,平均分83.5分(总分160分)。2011在广东出卷,让广东考生戏称“回到原点”。2012,再次打击江苏考生,南京一些考生考完数学后在考场外直接就哭了。葛军2012年参加了哪些省的高考命题
( 十三)不等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