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并联可增大电容量,串联减小。串联后容量是减小了,但是这样可以增加他的耐压值。计算公式是:C=C1C2/(C1+C2)。 并联后容量是增大了,但是它的耐压值不变。计算公式是:C=C1+C2(反正跟电阻那个相反) 电容的串联电压:总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容的电压之和。电容的并联 总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容的电流之和。
电容串联公式_电容串联原理
电容串联公式_电容串联原理
电容串联公式_电容串联原理
扩展资料:
电容是指容纳电场的能力。任何静电场都是由许多个电容组成,有静电场就有电容,电容是用静电场描述的。一般认为:孤立导体与无穷远处构成电容,导体接地等效于接到无穷远处,并与大地连接成整体。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可能电荷会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主要用于电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耦合、谐振、滤波、补偿、充放电、储能、隔直流等电路中。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定义式: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1C3)
参考资料:
电容总容量 =各串联电容的倒数之和的倒数C=1/(1/ C1+1/C2+----+1/Cn),串联就是电路中各个元件被导线逐次连接起来。
电容串联计算方法:等效电容公式类似于电阻并联:C=(C1C2)/(C1+C2)。例如两个100微法电容串联以后,就成了1个50微法电容
两电容串联耐压为两者之和,容量为两者的倒数和分之一。两电容并联耐压为两者中耐压的那个值,容量为二者之和。简单点说就是串联耐压升高,容量降低。并联耐压不变,容量升高。
扩展资料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 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电容与电容器不同。电容为基本物理量,符号C,单位为F(法拉)。
通用公式C=Q/U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
参考资料:
电容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电容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器注意事项
电容器回路中的任何不良接触,均可能引起高频振荡电弧,使电容器的工作电场强度增大和发热而早期损坏。因此,安装时必须保持电气回路和接地部分的接触良好。
较低电压等级的电容器经串联后运行于较高电压等级网络中时,其各台的外壳对地之间,应通过加装相当于运行电压等级的绝缘子等措施,使之可靠绝缘。
电容器经星形连接后,用于高一级额定电压,且系中性点不接地时,电容器的外壳应对地绝缘,电容器安装之前,要分配一次电容量,使其相间平衡,偏不超过总容量的5%。当装有继电保护装置时还应满足运行时平衡电流误不超过继电保护动作电流的要求。
电容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电容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电容并联和串联的区别
电容串联,容量减少(串联后总容量的计算,参照电阻的并联方法),耐压增加。
电容并联,容量增加(各容量相加),耐压以小的计。串联电容:串联个数越多,电容量越小,但耐压增大,其容量关系:1/C=1/C1+1/C2+1/C3。并联电容:并联个数越多,电容量越大,但耐压不变,其容量关系:C=C1+C2+C3。
电容计算公式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并联:C=C1+C2
电路中各电容电压相等;总电荷量等于各电容电荷量之和。
串联:1/C=1/C1+1/C2
电路中各电容电荷量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容电压之和。
电容器并联:
相当于电极的面积加大,电容量也就加大了。并联时的总容量为各电容量之和:C并=C1+C2+C3+……
电容器的串联:
1/C串=1/C1+1/C2+1/C3(串联后总电容量减小)
得出过程:若三个电容器串联后外加电压为U, 则U=U1+U2+U3=Q1/C1+Q2/C2+Q3/C3, 而电荷Q1=Q2=Q3=Q,所以Q/C串=(1/C1+1/C2+1/C3)Q
容器串联时,要并联阻值比电容器绝缘电阻小的电阻,使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分配均匀,以免电压分配不均而损坏电容器。 又可知,电容的串、并联计算正好与电阻的串、并联计算相反。 电压是充电时的电压,容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和功率相似,和负载有关, 电压和容量为定量时 ,负载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时间越短 电压和负载为定量时 ,容量越大,电流不变,时间越长 但实际放电电路中,一般负载是不变的,电容的电压是逐渐下降的,电流也就逐渐下降 。
电容器并联:
相当于电极的面积加大,电容量也就加大了。并联时的总容量为各电容量之和:C并=C1+C2+C3+……
电容器的串联:
1/C串=1/C1+1/C2+1/C3(串联后总电容量减小)
得出过程:若三个电容器串联后外加电压为U, 则U=U1+U2+U3=Q1/C1+Q2/C2+Q3/C3, 而电荷Q1=Q2=Q3=Q,所以Q/C串=(1/C1+1/C2+1/C3)Q
容器串联时,要并联阻值比电容器绝缘电阻小的电阻,使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分配均匀,以免电压分配不均而损坏电容器。 又可知,电容的串、并联计算正好与电阻的串、并联计算相反。 电压是充电时的电压,容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和功率相似,和负载有关, 电压和容量为定量时 ,负载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时间越短 电压和负载为定量时 ,容量越大,电流不变,时间越长 但实际放电电路中,一般负载是不变的,电容的电压是逐渐下降的,电流也就逐渐下降 。
两个电容并联后的容量=两个电容容量的和,耐压=较低的那个耐压值;
两个电容串联后的容量=两个电容容量的的乘积除以两个电容容量之和,耐压=两个电容中较低的那个耐压值的两倍。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容量是两个电容量的和。
两个电容器串联,总容量的倒数等于两个电容量的倒数和。(即两容量的积与两容量的和的商。)
楼上朋友说的对,电容串联是倒数和关系。
我再告诉你一个简单的算法:用大电容除以小电容、商加1,然后再用大电容除。电阻并联也用同样的方法!
串联等效:1/C=1/c1+1/c2
并联等效:C=C1+C2
并联:C=C1+C2
串联:C=(C1C2)/(C!+C2)
并联是容量之和,串联是原容量的一半。
同样的电容串联或并联,那耐压值和容量怎么计算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