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会知识清单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点

招生章程 2024-11-10 09:55:41

高考数学常考必考题型是什么?

5.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多以应用题为主,属解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高考数学常考的大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或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清单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点高考数学必会知识清单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点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清单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点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清单 高考数学必会知识点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立体几何、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型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立体几何在2010年高考中的考查题型一般会有1—2题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小题、1道解答题的大题,难度多为中、低档。小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定理的理解,特别是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这3种平行(或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通常有一个小题还会与命题、充要条件等知识要点交汇出现,而另一个小题则是三视图的识别、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对于大题,往往会以简单的几何体为载体,分2—3个小题的形式出现,坡度降低,难点分散。主要考查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距离或角、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同时涉及探究性问题、立体图形的展开与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定值与最值问题等,文科主要考查直接法,而理科则是直接法与向量法并重,但趋向于应用向量法解决。、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数学有多少知识点啊?

高中数学有3002知识点

清北助学团队的邱崇学长研究高考真题发现,高中数学知识点共3002个,但高考必考常考题考点共259个,其中核心考点84个,经过反复测试和运用,涵盖了所有选填题型。其中有20多个方法连任何基础都没有的小白,也能在1分内学会。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与简易逻辑: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3.点到直线的距离、数列的应用

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增加了综合性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项目等考核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除了学科成绩的评估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式的解法、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抽样、正态分布;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常考必考题型是什么?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考数学常考的大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或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高考命题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考查,若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则会对不等式直接求解,或经常地与、充要条件相结合,难度不大。若以解答题出现,一般会与参数有关,或对参数分类讨论,或求参数范围,难度以中档题为主。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立体几何、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高考数学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所以复习时要面面俱到,否则就可能在高考时遇到不会的题目。选择题和填空题常考的考点主要有部分、函数部分、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复数部分、数量章节、不等式章节、平面与立体几何部分、统计部分、概率部分等。

而解答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有选考部分、正态分布、离散型分布、统计、圆锥曲线、椭圆、曲线与方程、直线与方程、立体几何部分、数列求和、解三角形、导数部分等。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高考数学考点分析,每年数学考试内容都会有所调整,但是考试内容都万变不离其宗。

2021年高考知识点盘点-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分数占比

距离2021年高考已经不足两周的时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高考。众所周知,高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本期我就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高考知识点盘点以及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1年高考知识点盘点

语数外是高考分数中占比的,其提升的空间较大,所以我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冲刺阶段的学习和要掌握的知识点,供2021年考生参考。

1、数学

高考数学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学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学生要针对数学高考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定要全面。并且系统地去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而且学生也要正确掌握定理、原理、公式形成记忆,学生一定要记住,要以不变应万变。

2、语文

如今,语文提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理解的比重大幅增加。一般说来,高考题型分阅读、作文、基础题。针对阅读首先要读题,带着问题再去泛读全文,再回文中定位。用最快的速度抓取文章中心,再围绕中心去答题,突出中心。作文重点是立意要准确无误,开头结尾要注意规范且文字突出重点,再就是一定注意构思准确,避免跑题。

3、英语

高考英语涉及的语法较多,但从命题趋势上来看,高考英语现在更重视学生们的阅读技能,主要包括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探查作者的隐藏意思,根据文中的具体阐述背景推断陌生单词的能力,推测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信息。纯语法的试题比例很少,高考的英语不再重视对英语基础语言的理解去考查,而是转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原汁原味”的试题素材越来越多,现代感比重增强,体裁也更是趋于多样化。

二、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

数学是让不少学子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在的阶段查缺补漏。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随机抽样: (抽签法、随机样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2、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和化积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有明显异。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

的概率都相等N/M。

3、整群抽样: 应用整群抽样时,要求各群有较好的代表性,即群内各单位的异要大,群间异要小。

4、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1.定义: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正方体

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

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

S-底面积h-高V=Sh

6、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7、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2)^1/2]/3

8、拟柱体

9、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

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直圆锥

r-底半径h-高V=πr^2h/3

12、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13、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高中的数学有很多需要我们熟记的公式,这些数学中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高考数学的答题中更加简单容易,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点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1、函数的单调性

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

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高中数学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4、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5、倍角公式

tan2A1.不等式的解法=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6、抛物线

1、抛物线:y=ax+bx+c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2、顶点式y=a(x+h)+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值与最小值。

3、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4、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学习数学应该注重课上和课下的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高考数学120个常考必考题型是哪些?

h-高,V=h(S1+S2+4S0)/6

题型一运用同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和、、倍、半等公式进行化简求值类。

题型二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题,通常考查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题型三解三角函数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四数列的通向公式的求法。

扩展资料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安徽高考数学重点知识总结有谁知道吗?

: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个板块。

第二:平5、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等可能的概率,第二………,第三是,还有重复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要详细知识点的,可以追问 我这有

数学高考考多少知识点

3.2.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化简、证明、求最值)分类:

新高考数学各知识点所占比如下:

1、5分

2、三大函数5分

3、立体几何初步12分+5分

4、平面几何初步5分+12分

5、算法初步5分

6、统计5分

7、概率 5分+12分

8、三角函数恒等变换5分+5分+12分

9、平面向量5分

10、解三角形5分+12分

11、数列5分+12分

12、不等式5分+12分

13、常用逻辑用语5分

14、圆锥曲线与方程5分+12分

15、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5分+12分

16、导数及应用5分+12分

17、推理与证明12分

18、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分

19、计数原理5分

20、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二、题型

1、选择+填空(8题单选+4题多选+4题填空)16道,每道5分,共80分。占总分的大半。送分题、基础题较多,以书上性质、公式的运用为主。

2、、复数:默认送分题。平面向量:能建系尽量建系做。计数原理:以二次项定理与分配问题居多。统计与概率:可能会在读题上挖坑。其他:命题、各章基本概念、计算(不等式或者比大小)

3、中题会以几何或函数为主,可能会考新定义题。几何: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函数(指对幂、正余切)的性质(单调奇偶对称周期)与图像(识别和变换)、简单求导、构造函数(常见于指对数比大小)。

4、新定义题:近年来高考的趋势,题干给出一个新的定义(高中课本里没学过的),然后让你利用其解题。难度一般都不会太大,只要严格按照题干描述一步一步做就行。

高考数学考的最多的知识点

高考数学考的最多的知识点:

、简易逻辑(4个)

1.元素与间的运算

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3.全称、特称命题

4.充要条件

函数与导数(13个)

1.比较大小

2.分段函数

3.函数周期性

4.函数奇偶性

5.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的零点

7.利用导数求值

8.定积分的计算

9.导数与曲线的切线方程

10.最值与极值

11.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2.证明不等式

13.数学归纳法

数列(4个)

1.数列求值

2.证明等、等比数列

3.递推数列求通顶公式

4.数列前n项和

三角函数(4个)

1.求值化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图象变换、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

3.二倍角的正、余弦、辅助角公式的化简

4.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平面向量(3个)

1.模长与向量的数量积

2.夹角的计算

3.向量垂直、平行的判定

不等式(3个)

3高考数学考点包括函数与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平面下向量的数量积、一元二次不等式、直线方程、指数与对数、函数与方程、线性规划、流程图、基本算法语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连接词等。.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直线和圆的方程(3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圆锥曲线(4个)

1.求标准方程

2.求离心率

3.弦长

空间简单几何体(3个)

1.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2.夹角与距离的计算

3.三视图(体积、表面积、视图判断)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3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组合的常用方法

概率与统计(6个)

1.抽样方法

2.频率分布直方图

4.条件概率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

6.线性回归方程与性检验

复数(3个)

1.复数的四则运算

2.复数的模长与共轭复数

3.复数与复平面的点的位置

框图(3个)

1.按流程计算结果

2.循环结构条件的判断

3.程序语言的读取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2.参数方程的化简

不1.【数列】&【解三角形】等式选讲(2个)

1.含不等式的解法(零点分段法)

2. 利用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2011年高考数学考点(139个)

必修(115个)

一、、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付正军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1.数列; 2.等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 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的概率; 2.等可能的概率; 3.互斥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同时发生的概率; 5.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 3.抽样方法;

4.总体分布的估计; 5.正态分布; 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四则运算; 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4.两个函数的和、、积、商的导数;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基本导数公式;

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8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4.数系的扩充.

给出地区

考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