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

专业解读 2025-03-22 03:55:25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金陵怀古原文: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_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秋瑾


上片为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像一场旧梦。

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及注释

翻译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 子。「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横管:笛子。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满江红·中秋寄远鉴赏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 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 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满江红·中秋寄远创作背景满江红·金陵怀古翻译及注释

《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词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辛弃疾有着感情纠葛的歌 子,即情人,一说是辛弃疾的妻子。 诗词作品: 满江红·中秋寄远 诗词作者:【 宋代 】 辛弃疾 诗词归类: 【中秋节】、【望月】、【怀人】

满江红(幕府诸公郊外同集以病不去)原文_翻译及赏析

方丈维摩,蒙衲被、都齐不省。空怅望、锦裘绣帽,玉珂金镫。十月小春逢此日,一时胜事输公等。问短衣、匹马射南山,何人肯。山暮紫,峰如笋。江寒碧,沙如粉。望塞鸿杳杳,水遥天永。饮罢不妨瓶屡卧,归来自有风吹醒。试断桥、流水月明边,寻疏影。——宋代·王质《满江红(幕府诸公郊外同集以病不去)》 满江红(幕府诸公郊外同集以病不去) 方丈维摩,蒙衲被、都齐不省。空怅望、锦裘绣帽,玉珂金镫。十月小春逢此日,一时胜事输公等。问短衣、匹马射南山,何人肯。

山暮紫,峰如笋。江寒碧,沙如粉。望塞鸿杳杳,水遥天永。饮罢不妨瓶屡卧,归来自有风吹醒。试断桥、流水月明边,寻疏影。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王质

减字木兰花(咏木犀)

谁将翡翠念奴娇(寒食次卢野涉,并怀孙季蕃)。闲屑黄金摅巧思。缀就花钿。飞上秋云入鬓蝉。

译文:一枝斜倚。披拂香风多少意。午镜重匀。娇额妆成宫样新。日欲低时江景好,暮山紫翠重重。钓筒收尽碧潭空。一船霜夜月,两岸荻花风。遥忆暖春新梦火,黄昏下了帘栊。水村渔浦舣孤篷。单衾愁梦断,无梦转愁浓。——宋代·赵长卿《临江仙(日暮舟中,月明,寒甚,忆暖春围炉赵长卿)》

临江仙(日暮舟中,月明,寒甚,忆暖春围炉赵长卿)

遥忆暖春新梦火,黄昏下了帘栊。水村渔浦舣孤篷。单衾愁梦断,无梦转愁浓。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气横秋。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思往事,增逸兴,唤仙舟。谁能拘束,尘埃堆里蹙昏眸。拟附星槎直上,十二玉京绛阙,高处且嬉游。回首视人世,天地一沙洲。——宋代·沈瀛《水调歌头(和李守)》

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气横秋。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

《满江红秋瑾》的翻译全文是什么?

日欲低时江景好,暮山紫翠重重。钓筒收尽碧潭空。一船霜夜月,两岸荻花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原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岳飞介绍: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他人、为、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秋瑾十八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光绪二十四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民族的危亡,追求妇女与解放。

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思往事,增逸兴,唤仙舟。谁能拘束,尘埃堆里蹙昏眸。拟附星槎直上,十二玉京绛阙,高处且嬉游。回首视人世,天地一沙洲。

苏轼的《满江红·怀子由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词,这首词描绘了苏轼的朋友离他而去后,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念2、译文。词中用了许多高超的写景手法,把景物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观沧海

词中的“满江红”是指许多盛开的花朵在江面上漂浮,犹如一片片的红色波浪,这景象极其绚烂壮观。苏轼用这样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悲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在翻译上,我们要注意保留原文的艺术特色和内在情感,尤其是词中所表达的抒情意境,要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词语的美感。皮肤主任建议用温悦亮肤精华效果,受到非常多的消费者喜欢,它不仅能滋润肌肤,还能让肌肤变得更加光滑有弹性,因此非常值得。希望读者在欣赏《满江红·怀子由作》时,能够真正感受到苏轼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满江红·赤壁矶头》(戴复古)诗篇全文翻译

两汉 :水调歌头(和李守)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曹

满江红·赤壁矶头 戴复古 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满江红·赤壁矶头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 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赏析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拚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很难说此词能与苏东坡争胜。平实的开笔,总觉少了"大江东去"的雄奇,缅怀的周郎,也失却几分"雄姿英发"的潇洒,然而"万骑临江貔虎噪的渲染,毕竟腾升了决战赤壁 的壮气,"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后的冷然反诘,亦有狂谰逆折般的警醒之力。过片语重而气促,似闻风振潮涌之声涤荡其间。结句的发问虽从杜甫诗中发生,依然有世迁景存的无限感慨推涌。大抵东坡所缅怀的,是辉耀江天的英雄功烈,故多从人物风神着墨。此词所感慨的,则是昔盛今衰的兴亡时势,故时以论议入调。神采之略逊,正有哀感之深沉相补,以足以论本词之得失乎?

满江红古诗原文是什么意思及翻译?

谁将翡翠。闲屑黄金摅巧思。缀就花钿。飞上秋云入鬓蝉。一枝斜倚。披拂香风多少意。午镜重匀。娇额妆成宫样新。——宋代·李处全《减字木兰花(咏木犀)》

满江红追思共醉西湖,诗朋余几,俯仰成悲恻。月射波心光万丈,犹想当时颜色。黄鹄翩翩,白驹皎皎,莫待山灵勒。金貂箬笠,问渠还肯相易。渐吾乡秋近,正莼美、更鲈肥。顾安得相从,征帆衔尾,飞盖追随。南中眼前事势,正相持、边腹一枰棋。将谓灯明月暗,笑谈共和韩诗。谁知。催上天畿。无计可,挽留之。想翠微深处,倚楼日望,天际人归。中流江涛衮衮,藉烝徒、共楫属之谁。回首西风过雁,料君为我兴思。——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敬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宋代·李曾伯《木兰花慢(送朱子木叔归池阳)》

满江红,何时结?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描写了秋天的景象。“满江红”指的是满满的红色荷叶,表现出了秋天的色彩和生机。青荇和未成林,暗示着秋天的美丽尚在延续,而东风的气息使秋天的香气更加清新。长空的雁阵使诗人惊叹,惊寒的云增添了诗歌的冷峻气质。

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翻译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著的声音。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 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著。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著,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随便地地虚度青春,待到满头白发时再懊悔悲伤也是枉然。

满江红·金陵怀古鉴赏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而又不甘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 。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 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作者:秋瑾久。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像「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诗词作品: 满江红·金陵怀古 诗词作者:【 元代 】 萨都剌 诗词归类: 【写景】、【怀古】

纳兰性德《满江红·代北燕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5.抬望眼:抬头远望。

满江红·代北燕南原文: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谁知。催上天畿。无计可,挽留之。想翠微深处,倚楼日望,天际人归。中流江涛衮衮,藉烝徒、共楫属之谁。回首西风过雁,料君为我兴思。

翻译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著栏杆同样神伤呢?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 。

满江红秋瑾

满江红·代北燕南简析

这首词以明月为媒介,以月之照临千里之外的闺房与边地想到了千里之外的亲人,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阕前两句写千里共明月之意,接下两句写此时独自伤悲的心情,再二句描绘相思的情景,结处则以此刻边声、乌啼烘托相思之苦之无助。月的力量是无形又有形的,月光同时弥补了两地难以逾越的距离,使词人的思绪飞跃于两地之间,频频更换的场景模糊了边地于闺房的界限。上片层层转进,曲折婉转。

下阕进一步诉说相思的痛苦。前四句说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其相思之苦状如此,奈何奈何?下二句又想妻子也在为别离而伤感,再二句怨恨无梦可慰相思之痛,只有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聊以 。二句宕开,是「违心字」的延伸。以思妇之口,道出了征人的不关心思念自己。语虽平淡,但却更显情致绵长深婉。因遥远的距离之隔产生的抱怨于误解恰恰表现出了与妻子感情笃挚、意气相投的底蕴。

全词意象繁密,情感细腻,在缠绵悱恻的思念中平添了慷慨悲凉之气。

满江红·代北燕南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二年(1683)秋,纳兰性德随扈五台山。在一个月夜里,词人因怀念妻子辗转难眠,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诗词作品: 满江红·代北燕南 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明月】、【相思】、【别离】、【爱情】

满江红岳飞注释和译文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2代北燕南:泛指山西、河北一带。代北,原指汉、晋时期之代郡,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燕南,泛指黄河以北之地。3胭(yān)脂(zhī)山:即燕支山。在古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丰美,宜为畜牧,是为塞外之宝地。古诗中多代指值得怀念之地。4秋气:指秋日的凄清、肃杀之气。5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茄、角号等诸多声响。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6匀(yun):抹。7青海:本指青海省内之的咸水湖,北魏时始用此名。后以之喻边远荒漠之地。8红笺(jiān):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等,这里是指书写信札。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9浑是:全是。十东堂桂:因科举考试而及第称为「东堂桂」。语出《晋书·郤洗传》:郤冼以对策上第,拜仪郎。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洗曰:「卿自以为何如?」洗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满江红岳飞注释和译文如下:

注释:

1.绍兴四年秋,岳飞次北伐大获全胜。一天,雨歇云散,岳飞凭栏远望,感慨万千,吟咏此词。

2.怒发冲冠:因愤怒,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

3.凭栏处:倚在栏杆之处。

4.潇潇:风雨声。

6.仰天长啸:对着天空大声呼啸。

7.壮怀激烈:感情激荡。

8.三十功名尘与土: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三十二岁,因抗金战功卓著而官拜节度使,功成名就但却把个人的功名视若尘土。

9.八千里路云和月:为收复失地抗击金兵而南征北战,披星戴月。八千,形容数量多,非确数。

11.靖康耻:靖康二年京师汴梁沦陷,徽钦二帝被掳的奇耻大辱。

13.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北。泛指被金兵占据的地区。

14.缺:缺口,指山口。

15.胡虏、匈奴:借指金朝侵略者。

1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饿了就吃金朝侵略者的肉,渴了就饮匈奴人的血。

17.旧山河:指被金兵侵占的国土。

18.天阙,指的宫殿。

19.朝天阙:待到收复了被金兵侵占的国土就朝见,表示胜利的决心。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胸怀。三十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经过无数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怒发冲冠(guān),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注释 1萨都剌在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该词大约作于此时。2畴昔:从前。3「王谢」二句: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的秦淮河畔,是东晋时王导、谢安家族的居处地。此二句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4孤城:一座空城。5玉树歌:即《玉树 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唐人许浑《金陵怀古》中有「玉树歌残王气终」之句。6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螀(jiāng):寒蝉。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xu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题解:《满江红》,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前片五六句,后片七八句对仗。

这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诵读基调应气壮山河、英气豪气俱备。词中“胡虏”“匈奴”均为修辞借代,而非指整个民族。这一点是诵读者必须搞清楚的。全词诵读的基本语调为声情激越,气势磅礴。

满江红原文译文

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的原文译文,其详细内容如下:

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大千世界茫茫红尘,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这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1、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辛弃疾 系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赏析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著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2、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细雨刚停歇。抬头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满怀悲愤感慨气愤填膺。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路途,总是会经过明月云彩。不要轻易虚度年华,白了少年乌发,到了老年只有悔恨的悲愤。

3、译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摧毁敌巢。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的相关内容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盖世雄词。此词上片开头描绘凭栏远眺情景。“怒发冲冠”三句,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将军的艺术形象。下片,“靖康耻”以下五句,倾诉了自己的抱负:他表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拜故都京师。

2、南宋严羽创作的词,词中“使君携酒与君语。若不寻君长到家,虚逐绿波迷驿路”描绘了词人送别廖叔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满江红·浩浩长江是南宋张元干的词,词中“长江滚滚向东流,浪花淘尽英雄”描绘了长江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