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都需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没事吗

专业解读 2024-11-10 09:55:18

个人所得税必须要申报吗

法律分析:

个人所得税都需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没事吗个人所得税都需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没事吗


个人所得税都需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没事吗


是的,必须申报。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全员全额申报,无论是否超过免征额,都要就收入进行申报。当期应申报未申报,会产生逾期数据,需至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补充申报,根据所需缴纳的税款,每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规定的,依照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行为。

衍生问题:

怎么申报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申报方式包括数据电文、邮寄等方式申报,也可以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或者采取符合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方式申报。为了方便纳税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特推出个人所得税APP,开放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功能,纳税人可以直接到APP上申报,这给纳税人提供了便利。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每个人都必须要申报个税吗

不用每一个人都申报个税。取得综合所得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汇算清缴:

1、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6万元;

2、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3、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4、纳税人申请退税。

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有应税所得就有纳税义务,就应该申报纳税,没有应税所得就不产生纳税义务。

个人所得税一般应税项目是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没有扣缴义务人的,需要自行申报纳税。纳税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法律依据】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个税是不是每个月都要报

法律主观:

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根据法律规定个税注册后需要每个月在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于次月十五日前缴纳税款。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年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必须进行纳税申报。一、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个人所得税是必须每月申报,达不到起征点的也要申报。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二款所称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除事项和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第二十七条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具体办法,由税务主管部门制定。二、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情形自行纳税申报是指以下两种情形:(一)纳税人取得应纳税所得后,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二)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三、哪些收入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符合需要办理汇算清缴情形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居民个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款。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当办理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纳税人应当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居民个人从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境内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款。以下情形之一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在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综上,不是当月没有收入或者收入没有达到个税5000元的起征点就不用进行申报,不管有没有收入每个月都需要申报。

法律客观: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个人所得税有必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有必要申报吗

一、个人所得税有必要申报吗

是必须要进行申报的。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全员全额申报,无论是否超过免征额,都要就收入进行申报。法律中提到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二、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对象是什么

1、法定对象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内居住而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税率规定是什么

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一级为45%,一级为3%,共7级。

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一级为5%,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我国法律已经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其中明确的要求了个人所得税必须要每一年都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申报,不管是否超过征收的额度,都是需要按照实际的收入来准确真实的进行申报的,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

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

相信很多的单位或者是个体户都知道,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需要进行申报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个税的申报时间是多久。在此,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个人所得税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

一、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是必须每月申报,达不到起征点的也要申报。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二、相关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二款所称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除事项和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具体办法,由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经过我耐心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其中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年申报一次系统会默认为申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就高了。

个人所得税必须要申报吗

一、个人所得税是不是每个人都要申报?

只有当居民个人从境内和境外取得了《个人所得税法》上规定的应税所得才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上确定的九项应税所得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具体每一项所得包含哪些内容,建议你查阅一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上述九项所得也应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由于各个项目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计算方法或扣除标准不一样,加上出台了一部分优惠政策,因此,可以告诉你的是即使有上述部分所得项目,但也不一定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比如你的工资薪金每月没有达到5000元(年6万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没有达到征收起征点,就缴不了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是每月申报么?

个人所得税是必须每月申报。达不到起征点的也要申报。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从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扣缴义务人代扣的还是自行申报的,都应应在次月的7日前申报并入库。

《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百零九条规定: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所规定期限的一日是法定休日的,以休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日的,按休日天数顺延。

个税每个月都要申报吗

个税是必须每月申报。达不到起征点的也要申报。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年申报一次系统会默认为申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就高了。个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税申报流程具体如下:

1、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领取纸质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申报;

2、纳税人按照填表要求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

3、纳税人直接将申报表、件复印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

4、纳税人执税务机关开具的税收缴款书缴纳税款;

5、纳税人留存一份申报表备查。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办理材料具体如下:

(1)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

(2)个人有效件原件和复印件;

(3)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公民身份号码的,以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