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译文: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我觉得这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尝试去考察他过去生活的轨迹,他的优点和缺点便可查知一二。再有,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获得什么样的技能,就去寻找适于这种人、这种技能生存的环境,并且试着融入其中。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原文: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译文: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从一个自然现象联想到人类的心理。记得以前在书里看到过一种对小人的解释,在孔子那个时代,小人的意思和今天不一样,不是道德有缺的人,只是指普通的人而已。其实仔细想想,喜欢反复无常的只有小人吗?我们自己也会这样吧,特别是遇到难以抉择的难题时,尤其如此。所以当与人相处时,要做好预防他人反复的准备,必要时可以适当地降低期待,以免届时过度失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是:靠近水边久了,就会了解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明代时期的儿童启蒙书目。
近水知鱼性的原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原文节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增广贤文》的介绍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增广贤文》集结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
临近水边,时间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56533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这两句是说,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同时还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亲身实践。
拓展资料:
相同意思的句子如下:
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观察当今,应当借鉴历史,没有历史,也就没有当今。
这两句是:说我们应当多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来指导当今的工作。强调了以史为鉴的重要性。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以己推人,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这两句是:强调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如能做到这样,很多疑惑,可能就会因此而豁然开朗。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两句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这两句是说:有酒的时候和理解自己的人喝,才能一醉解千愁;写了一首诗向懂诗的人读,才能知道自己所做之诗存在不足。
5: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这句是说:你认识很多人,可没有几个人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现实中可以说,你认识的朋友很多是酒肉朋友,只有少数的是真心朋友,了解你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原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出处】《增广贤文》
【大意】近水而居(在水边居住生活)久而久之自然就了解了鱼的习性特点,近山而居(在山里居住生活)久而久之自然就能辨识各种不同的鸟儿的不同的鸣叫声。
注:
《增广贤文》,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增广贤文》集结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这两句是说,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
观察当今,应当借鉴历史,没有历史,也就没有当今。
这两句是说我们应当多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来指导当今的工作。强调了以史为鉴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以己推人,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这两句是强调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如能做到这样,很多疑惑,可能就会因此而豁然开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