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22考研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招录比)

专业解读 2024-11-10 09:55:41

兰州大学考研率的专业是哪些?

跟很多学校一样,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考研人数多,低,冷门专业考研人数少,高。

兰州大学2022考研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招录比)兰州大学2022考研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招录比)


兰州大学2022考研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招录比)


兰州大学2022考研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招录比)


据我所知,专业门槛低且容易上研的专业是哲学与学院的那几个专业。我的一个其他专业毕业的朋友就考上了那里。

为什么这么选啊?考研率这个东西又不是问题,自己想考,在哪个专业不一样啊。不一样的专业,只是保研率不一样。考研率那是自己的努力了!

至于,你很想知道的话。什么生科啊,肯定高。因为不考,就没工作啊,没办法的事

兰州大学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

2023年兰州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预计达到了3.5万人。

兰州大学 2023 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 5200 人(各种考试方式、学习形式、专项招生人数之和),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形式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考生可在 " 兰州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中详询。此外,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 "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兰州大学:

州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双”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21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61人。其中,两院院士18人(含双聘),“万人”领才14人,“长江学者奖励”特聘19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

兰州大学注重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督与评价,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已在提高生源质量、加强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确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兰州大学研究生2022分数线

3月12日,兰州大学公布了该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中,文学复试分数线,为367分;经济学、法学(学、主义理论)复试分数线紧随其后,均为365分;其次是艺术学,为361分。

学术学位复试线(总分)中,哲学总分320分,经济学365分,法学(法学、学、民族学)340分, 法学(学、主义理论)365分,教育学351分,文学367分,历史学340分,理学(化学、大气科学)300分,理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310分,理学(生态学)325分。

工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273分,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0分,农学290分,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09分,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学)315分,管理学353分,艺术学361分。

专业学位复试分数线(总分)中,金融355分,应用统计370分,法律330分,工作330分,汉语教育365分,翻译367分,与传播367分,电子信息285分,材料与化工273分,资源与环境273分,能源动力273分,农业270分,临床医学315分,口腔医学309分,公共卫生309分,护理315分,学309分,165分,公共管理173分,会计188分,艺术356分。

报考兰州大学研究生植物保护专业学硕怎么样

报考兰州大学研究生植物保护专业学硕难度较大。兰州大学植物学报录情况及考研难度分析:植物学是兰州大学生科院的专业,每年大约有一百多个学生报考,上岸的有三四十个,报录比接近3:1。植物学考试科目是英语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初试分数线一般是310分左右,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大于45分,专业课单科成绩要求大于90分。

兰州大学汉硕分数线

总体来看,兰大的分数线稳定在330-340之间,除去17年忽高之外,基本保持稳定且复试线不是很高,预计2021年分数线会在340-350之间浮动,单科保持50/90的线。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是中华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双(A类)”等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经批准建有研究生院。

报录比为3.3-4.3之间

也就是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考上兰大。

这在全国考研的学校中,算是很可观的报录比了。

因原因,预计2021年报考人数会减少,但是不会低于人

汉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SCOL)是与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孔子学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也是为世界各国培养高水平本土汉语教师的主要途径。从1987年首次招收德国交换生来校学习汉语,兰州大学汉语教育事业发展已走过了33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