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计人过》古文翻译 译文
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白话文互译在线翻译)
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白话文互译在线翻译)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不让(那位同僚)查问。
下朝以后,他的同僚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肚量,气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宋代家,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
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
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
2. 《不忘根本》文言文翻译
【原文】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德行/40)
【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3. 关于本分带人的课文
做人本分——源自新浪佛学
此偈是说,不该做的去做了,应该做的却不去做,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后悔,若犯了的错误,今生后世都会面对恶劣的环境。可见谨守做人的本分是很要紧的。而什麽是该做,什麽是不该做,一定有其准则。
如果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没有一定的信仰和方向,就不知道什麽是该做、什麽是不该做。但什麽该做、什麽不该做,不能由主观立场做决定,需要智慧做客观的判断。如果仅凭主观立场,不该做而做,该做而不做,则很可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实自私而不损人的话也不算坏,自私是为保护自己、成长自己、为自己做种种安全措施打算,自己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但仅从主观决定应做或不应做,对他人而言,并不一定公平。若为全体所需要而做,或为全体的利益着想不应该做就不做,那便是客观的标准。但在个人判断之下,认为什麽是大家所需或什麽是大众所不需,也是主观,虽然自己觉得在为大众设想,其实还是出於个人的成见而已。存心是为大众设想,做出来的事却可能损害大家,所以个人的判断不一定可靠,必须参考大众的意见,才可得到比较客观的标准。
如果应做而不做,不应做而做,会使你於事后生悔恨起烦恼,可能因此而把功德燃烧了,把前途毁灭了,今生受苦难,后世堕恶道。如果坚守原则,应做而做,不应做不做,便是行的菩萨道,不仅不堕恶道,而且永远在人间,是现成的菩萨。
4. 不计人过 文言文阅读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
12、(1)装 (2)穷尽
13、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
14.、(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翻译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