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外语考试 2025-04-21 10:06:22

等闲识得东风面,千紫万红总是春的意思是什么?

1、“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是:很轻易便领略了东风的真面目,是它把春天装点的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


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


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


千紫万红总是春这是什么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春风。

在大自然中,你能很轻易的就明白了万紫千红的花儿们,为什么会开的那么艳,那么鲜,不为别的,只因为东风的缘故。

东风吹来,一切都毫不费力气。

千紫万红总是春的上一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注释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

看到美丽的春景我不禁想到诗人什么的名句?

看到美丽的春景,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晓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黄莺恰恰啼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看到美丽的春景 不禁想到私人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等闲时得东风面,千紫万红总是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诗句意思是什么?

题库内容:

形容 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 比喻 事物 丰富多彩 。 成语出处: 宋·韩 元吉 《虞美人》词:“破寒滴滴娇如醉,不比春饶睡。万红千紫莫嫌迟,看取满城花送、衮衣归。” 成语例句: 任是 万红千紫的近义词: 万紫千红 各种颜色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缤纷。比喻各行各业兴旺发达 千红万紫 .形容百花竞艳。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 百紫千红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宋 王安石 《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丰富多彩

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哪首古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春日》。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滨:水边。

5、光景:风光风景。

6、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7、等闲:轻易,寻常,随便。

8、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9、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春景,也用以比喻物丰富多彩,繁荣兴旺的景象。

《春日》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