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高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什么

外语考试 2024-11-10 09:54:50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教高[2000]2号

是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南省首批经批准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院校、湖南省性高等职业学院、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信息产业职业教育牵头单位和理事长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意见》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请各有关单位组织好《意见》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培养高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什么高职院校培养高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什么


高职院校培养高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什么


高职院校培养高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什么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支持度高。

高职双高校哪几项指标

作者:刘芳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双高笑的指标如下: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啊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完成单位);

2.主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重点专业(仅包括、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竞赛);

7.教师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万人”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达到以上条件的才可以进入“双高”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您好,其实要看你选择什么专业,因为每个学校各有特色。农校读园艺类的,苏经贸当然是金融类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苏州最早建立的工科类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去学校先看看招生简章,综合考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端技能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的需求结合薄弱。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二、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对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适度超前性和保险性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课程设计等。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自制课件、讲授、网络课堂、实训课、参考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3、面向市场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给学生布置项目后,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运用辩论法、作指导法和演练法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启迪,划分模块、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创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第二,通过人才引进、聘用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高级担任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再者,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便了解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和企业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4]武新胜。发达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什么是双高高职院校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职双高校通常指“双高”建设高校。

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019年,、25日公示了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简称“双高”)拟建设单位名单,全国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

“双高”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双高”每5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对入选学校给予重点经费支持。说白了就是针对重点建设高校进行更多支持和投入。

“双高”的启动,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十余年来保持高等职业学校质量建设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在实行存量改革、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的政策下,高等职业学校系列质量建设推动了高职学校不进则退的发展压力和力争上游的发展干劲。

目前,新一轮高等职业学校“双高”建设的内容丰富,核心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战略是支撑重点产业、区域 支柱产业发展。

高职

对于未来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是否会大幅关停,目前仍存在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做出明确预测。作为未来可能会经历调整和淘汰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如何应对已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高职院校与学院合作培养是什么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与学院合作培养是指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遴选具备一定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结对合作培养学生,支持具备一定学力基础的学生完成学业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和预备证书。

(二)试点专业基本条件。试点专业应当选择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职业特征明显、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量大,已颁布职业标准并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制造类和服务类专业,属于合作院校的骨干专业,同时须符合以下条件:

1、师生比不低于1:16;专任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达到70%,高级技术职务不得少于3人,书持有率达到9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高等职业学校达到70%、学院达到30%;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高职院校达到30%,学院达到70%。

2、试点专业校内实训设备总值制造类不低于600万元,服务类不低于300万元。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两家以上合作品牌企业。

合作培养的意思是多方面的.。通常是指两校共同培养的意思。主导内容可能为了提高培养层次,教育水平,教育资源互补,拓展专业教育能力。在不增加学生学费负担的情况下,对学生是有利的,但如果以此合作为名,提高学费,是值得学生家长考虑的。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困境

2.根据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参不齐、起点不一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学生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熟练的专业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什么要报考高职院校

3辅导员工作视野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探讨

一是 学习起来比普高生困难了那么点但是个人又有求学之心不想放弃读书梦 二是 高职院校就业前景好当今非常实用 高职院校设备设施技术和企业非常贴切 三是适合自己发展 将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院校的有哪些呢?

3.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生源质量来看,要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在强调实践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和谐发展,将人格培养和技能培养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副以上高级职称22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4人、教学名师 74人,设有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部等教学系部,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28个专业。学院拥有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应用电子技术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湖南省汽车制造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长沙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第六鉴定站。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2009(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